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就有一諾千金的說法,說是在秦朝時期有一個名叫季布的人,只要說出的話就一定會做到,后來慢慢的一諾千金就用來形容做事守信用的人,下面跟著寶貝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關于一諾千金的更多故事。

一諾千金(yīnuòqiānjīn)
意思是: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該說法流傳至今,人們便用千金一諾來形容一個人說話做事非常守信用。千金一諾可謂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一直推崇的傳統(tǒng)美德。

一諾千金的主人公是季布
季布,楚地人,因為人好逞意氣,愛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氣。楚霸王項羽派他率領軍隊,曾屢次使?jié)h王劉邦受到困窘。等到項羽被滅亡以后,漢高祖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
后來,在汝陰侯夏侯嬰的勸說下,劉邦赦免了季布,被任命為郎中。漢惠帝的時候,季布擔任中郎將。在漢文帝時,季布做了河東郡守。

一諾千金的故事歷史上有許多,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三個比較著名的:
一諾千金——季布: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這時敬慕季布為人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jīng)過化裝,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侯嬰說情。劉邦在夏侯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xiāng)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fā)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陰沉,話語多么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并吹捧說:
“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么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xiāng),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里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后來,曹邱生又繼續(xù)替季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其它一諾千金的故事:
一諾千金吳起的故事: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啊,到時再回來吃飯。”吳起說:“我等待您一起進餐。”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
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原因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一諾千金晉文公公原得衛(wèi):
晉文公攻打原國,只攜帶著可供十天食用的糧食,于是和大夫們約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國。
可是到原國十天了,卻沒有攻下原國,晉文公便下令敲鑼退軍,準備收兵回晉國。
這時,有戰(zhàn)士從原國回來報告說:“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國了。”這是攻下原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眼看就要取得勝利了。
晉文公身邊的群臣也勸諫說:“原國的糧食已經(jīng)吃完了,兵力也用盡了,請國君再等待一些時日吧!”
文公語重心長地說:“我跟大夫們約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為了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用,我辦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晉國去了。
原國的百姓聽說這件事,都說:“有君王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歸附他呢?”于是原國的百姓紛紛歸順了晉國。
衛(wèi)國的人也聽到這個消息,便說:“有君主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跟隨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聽說了,就把這件事記載下來,并且評價說:“晉文公攻打原國竟獲得了衛(wèi)國,是因為他能守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