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1、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但這受到了大臣們的反對。于是,他說:“誰敢勸我,我就處死誰!”
盡管這樣,還是有人想勸吳王不要出兵。有一個侍奉他的少年想了一個辦法:他每天早上拿著彈弓在后花園里轉來轉去。
吳王發(fā)現后,覺得非常奇怪,就問:“你在后花園里干什么?”
少年說:“大王,花園的一棵樹上有一只蟬。蟬一邊叫,一邊喝著露水,但它不知道身后有只螳螂。螳螂想撲上去捉住蟬,但它不知道身后有只黃雀伸長了脖子想吃掉它。而黃雀不知道我正拿著彈弓對準它。這三個小東西,都想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注意身后有敵人正在靠近。”吳王聽明白了少年的意思,馬上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指人只顧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隱藏的禍患。

2、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意思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出自《莊子山木》。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后患的這類人提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