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弓蛇影原義是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復(fù)句式成語。成語有關(guān)典故最早見于東漢學(xué)者應(yīng)劭的《風俗通義·怪神》,《晉書·樂廣傳》又有類似故事記載。

【杯弓蛇影成語故事/典故】
晉朝人樂廣是一個好客的人。一天他邀請一個朋友到家里喝酒,朋友喝了一口酒,正準備把杯子放到桌上的時候,忽然看見杯子里漂著一條小蛇,心里很害怕。
那個朋友回到家就生病了。
樂廣去問候他的時候才知道他懷疑杯子里有小蛇。
樂廣想,杯子里面怎么會有蛇呢?
回到家后,樂廣拿著個杯子坐在朋友坐過的地方,發(fā)現(xiàn)杯子里果然出現(xiàn)了一條小蛇。
回頭一看原來是墻上掛了一張弓,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里,像一條小蛇。
后來他再把朋友請到家里,讓他看墻上的弓,再請他看看杯子里的影子。
最后朋友終于明白杯子里并沒有小蛇,病立刻就好了。
【杯弓蛇影成語典故引申】
后來人常常用杯弓蛇影這個成語來比喻疑神疑鬼用沒有的事自己嚇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