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頂鶴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女孩從小就生長在丹頂鶴的故鄉(xiāng),她喜歡這兒的一切。后來女孩上了大學,她心里依舊想著那片美麗的丹頂鶴世界。畢業(yè)后她義無返顧地回到丹頂鶴的故鄉(xiāng)。一天,她看見一只丹頂鶴被陷在沼澤中,苦苦掙扎,女孩拼盡全力救出丹頂鶴,自己卻永遠的留在這片她無限熱愛的土地上。

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馴鶴世家,原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qū)。17歲開始在扎龍國家自然保護區(qū)跟隨父母馴養(yǎng)丹頂鶴,曾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作馴鶴表演。
1986年,徐秀娟在林業(yè)大學進修結束后應聘來鹽城自然保護區(qū)工作,擔任鹽城沿海灘涂自然保護區(qū)馴鶴員,創(chuàng)建了江蘇省第一個鶴類飼養(yǎng)場。徐秀娟愛鶴如命,整天為鶴避暑、降溫、驅蚊而忙碌,并成功地進行了越冬丹頂鶴孵化、飼養(yǎng)、馴養(yǎng)試驗。
1987年9月15日中午,丹頂鶴牧仁、黎明在籠子里鳴叫不已,徐秀娟以為它們想出來游玩和戲水,就進去把它們抱出來放進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玩興大發(fā),先后掙脫繩子飛走了。到了晚上,牧仁被找回來了,黎明還是不見蹤影。夜深了,領導讓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等大家走了,她一個人摸黑鉆進密密的蘆葦中,不斷呼喚著黎明,可是沒找到。這天晚飯她也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沒顧上吃飯就又去找。中午回來喝了半碗稀飯,牽掛著黎明又出了門。到了復堆河,小王、小殷游過了河,徐秀娟快游到江心時,忽然喊了一聲“我不行了”,停住了身。對岸的小王、小殷見她臉色蒼白,大聲喊她退回岸上,見她上岸后,兩人才回身繼續(xù)尋找。徐秀娟回到鶴場心急火燎呆不住,又推了一輛自行車,沿河堤繞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會合,把黎明盡快找回。不知是由于頂風人累踏不動,還是騎車跌了跤(后來發(fā)現(xiàn)車子鈴鐺掉下來了),她又推車來到剛才下水的地方,把車子放倒,連鞋子都沒來得及脫又下了水……
人民的好女兒徐秀娟就這樣深深沉入復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親愛的鶴兒們身邊了……
時間過去了4個小時,黎明被找回來了,歡天喜地中的人們到處找徐秀娟,不見;呼喚娟子,不應,焦急的人群又沖向了原野……夜沉沉,路漫漫,遍野是人群,到處喚秀娟。當強烈的汽車燈直照水面,人們把娟子從水底托起時,搶救的人群開始是驚慌忙亂,后來想到時間過去太久,已經沒有希望了,一片呼喚娟子的哭聲,這才忽地震動蒼穹掠過草灘。
海灘上,離鶴群不遠處,多了一座簡單的墓。
娟子已經走了……她死于丹頂鶴之愛……
據(jù)說,當?shù)诙齑迕駛儚暮又写驌瞥鲂煨憔甑倪z體時,兩只丹頂鶴徘徊在她的身邊,不停地低下戴著紅冠的頭,用長長的尖喙整理著她濕淋淋的衣服;據(jù)說,那年清明,一群丹頂鶴行將橫空北上時,在徐秀娟墓前久久盤旋……
在鹽城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的管理處樓前,有一尊徐秀娟潔白無瑕的雕像,她身旁是幾只潔白如玉、頭頂一團猩紅的丹頂鶴,姑娘用雙手親呢地撫摸著身邊的丹頂鶴,是那樣的戀戀不舍……
她還留下了一些平淡如水的話:
春天最容易丟鶴。
鶴舍要打掃得干干凈凈。
我愛鶴,愛大自然,一走進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兒都忘記了。我愿在茫茫荒原上尋找,尋找理想,尋找友誼,尋找生活的答案。
蘆葦前半月就發(fā)芽了,現(xiàn)在白茅也發(fā)芽了。
小鶴們可以飛得很遠了……
1987年9月23日,保護區(qū)管理處在洋港鎮(zhèn),舉行了徐秀娟的追悼會。
那天上午,太陽也為環(huán)保戰(zhàn)線上失去了這樣一位好兒女而收起光輝,蘇北上空出現(xiàn)了日全食。新洋港鎮(zhèn)居民不到兩千人,有近千人從四面八方聚來參加追悼會,為娟子送行。人們用這種最普通的方式對徐秀娟來這里一年零四個月的工作作了肯定,對她年僅23歲的青春年華作了褒獎,對她嘔心瀝血為之獻身的事業(yè)表示了崇敬。

其實就如同救丹頂鶴而獻出自己生命的女孩一樣,人類和這個世界上的動物,植物,山岳,河流,大海共同組成了藍色星球美麗的樂章。我們只有獻出對大自然無限的摯愛,才有可能得到大自然無盡的回報,讓我們一起去愛護,珍惜,擁抱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