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的拼音是:yīng wǔ,鳥,頭部圓,上嘴大,呈鉤狀,下嘴短小,羽毛美麗,有白、赤、黃、綠等色。生活在熱帶樹林里,吃果實。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

鸚鵡類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在溫、亞熱、熱帶的廣大地域。種類非常繁多,有2科、82屬、358種,是鳥綱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于熱帶森林中。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qū),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
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灰鸚鵡、情侶鸚鵡、牡丹鸚鵡。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
擴展資料
外形特征
鸚鵡科鳥類大小差別懸殊,體長83~991毫米。嘴甚短強;上嘴鉤曲而具蠟?zāi)ぃq如猛禽;上嘴能轉(zhuǎn)動,其與頭骨如具鉸鏈一般,嘴鉤內(nèi)有銼狀構(gòu)造;舌多肉質(zhì)而柔軟。翅形稍尖,初級飛羽10枚,缺第5枚次級飛羽。尾長短不一,具12枚尾羽。
跗骨短健,被以細鱗。趾4枚。前后皆兩趾,適于攀樹。體羽常為綠色,或綠藍和紅色等,甚為艷麗。 雌雄相差不多,幼鳥與雄鳥相似。羽色多種,尾長短不一,形狀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