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滴石穿的意思
滴:滴落。穿:洞穿。水一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xì)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也作“滴水穿石”,常與“繩鋸木斷”連用。
近義詞: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反義詞: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淺嘗輒止、功虧一簣、一曝十寒
出處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譯文: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一錢斬吏》:“張乖崖拿過筆來,上面判他說:‘一天偷盜一枚銅錢,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銅錢。用繩子不停地鋸木頭,木頭就會被鋸斷;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頭滴穿。’”
2、水滴石穿的故事
在宋朝的時候,崇陽縣有一個縣令,名叫張乖崖。當(dāng)時,崇陽縣社會風(fēng)氣很差,盜竊成風(fēng),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jīng)常發(fā)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認(rèn)為這是一種極為反常的現(xiàn)象,便下定決心要予以整治。
有一天,張乖崖在衙門周圍巡行,看到一個管理縣行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張乖崖急忙把庫吏喊住:“你這么慌慌張張干什么?"
“沒什么。”那庫吏回答說。
張乖崖聯(lián)想到錢庫經(jīng)常失竊,判斷庫吏可能監(jiān)守自盜(指盜竊自己看守之物)。便讓隨從對庫吏進(jìn)行搜查。結(jié)果,在庫吏的頭巾里搜到一枚銅錢。張乖崖把庫吏押回大堂審訊,問他一共從錢庫偷了多少錢,庫吏不承認(rèn)另外偷過錢,張乖崖便下令拷打。庫吏不服,怒沖沖地道:“不就一文錢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就為這么一文錢你就打我,你還能打死我不成?”
張乖崖看到庫吏竟敢這樣頂撞自己,氣憤至極,提筆在案卷上批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一天偷一文錢,看上去確實算不了什么,但是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錢;繩子雖然很鈍,但是日子久了,也可以把木頭鋸斷;水從上往下滴雖然沒有多大力量,但時間長了,也可以把很堅硬的石頭滴穿。寫完,張乖崖下令把這名庫吏斬首。
從此以后,崇陽縣的偷盜風(fēng)被剎住,社會風(fēng)氣也大大地好轉(zhuǎn)。
成語“水滴石穿”和“繩鋸木斷”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來的,有時又直接引用原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合起來使用。意思是說,缺點、錯誤雖然不大,但天長日久積累起來,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破壞作用。現(xiàn)在人們多從積極方面加以使用,表示雖然力量暫時十分弱小,但是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
3、水滴石穿舉例
要攀登科學(xué)技術(shù)高峰,就必須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
沒有大眾努力,沒有水滴石穿的功夫,新的風(fēng)氣和作風(fēng)是形成不起來的。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