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會相傳三月三日為西王母誕辰,當天西王母大開盛會,以蟠桃為主食,宴請眾仙,眾仙趕來為她祝壽,稱為蟠桃會。下面是寶貝網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蟠桃會的民間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王母娘娘蟠桃會的故事
蟠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桃類食品。相傳三月三日為西王母誕辰,當天西王母大開盛會,以蟠桃為主食,宴請眾仙,眾仙趕來為她祝壽。故稱為蟠桃會。
蟠桃會是盛大而莊嚴的,低層次神仙們在蟠桃會上要注意行為舉止,否則很容易出軌被嚴厲懲罰。例如,根據神界權威史書《西游記》,卷簾大將(沙和尚)僅僅因為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破一個琉璃盞(琉璃制的盛東西的器皿,其實就是個燈盞),就被罰落入凡間;而天蓬元帥(豬八戒)則因為酒后性騷擾天宮頭號交際花--蟾宮的嫦娥小姐,被罰轉世到凡間,并且因操作失誤轉為豬身。齊天大圣(孫悟空)也曾經因為地位過低而得不到參加蟠桃會的資格,引起他憤而攪亂了一屆蟠桃會,被擒獲后判處死刑。
王母娘娘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勝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圣孫悟空攪亂了蟠桃盛會。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 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
王母娘娘的簡介
西王母,尊稱王母娘娘。在道教神仙體系中,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間一切陰氣的首領。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上古女神,現(xiàn)多傳為護佑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全真教的祖師。王母娘娘在漢代時成為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長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對長生的追求。
在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中,王母的全稱即為西王母,中國幾部最古老的著作中都有關于她的記載。據說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上古女神。《山海經》版本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就是西王母樣子像人,長著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齒,會用像野獸一樣的聲音吼叫呼嘯,蓬散著頭發(fā),戴著勝這種頭飾,是上天派來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殺的神,居玉山中。但也有神話版本說,《山海經》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齒,豹尾蓬頭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歷史學有說這是中國西部地區(qū)西王母國的一個部落首領或圖騰的稱號。歷史上可能不止一位西王母而是好幾代西王母。
東漢末年,道教興起,把作為上古先祖神祇的她納入道教神話體系,并且逐漸演變?yōu)楦哔F的女神。在后來的許多中國古代著作中,她開始成為天上的一位帝王,人類幸福和長壽之神,還傳說她擁有能使人長生不老的神藥,著名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為吃了她的神藥而飛到月亮上的。
道教把王母娘娘的地位抬得很高,為道教統(tǒng)領三界所有女神仙的祖師,與東王公分別對男女神仙進行管理。
蟠桃會的節(jié)日來源
說到“三月三”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后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云集陵區(qū),朝拜人祖。
相傳,農歷“三月三”也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是其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后飛上月宮的。此后,在一些志怪的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因此“三月三”也叫“王母娘娘千秋節(jié)”,這一天的傳統(tǒng)民俗就是踏青春游、登山逛廟會、對情歌。于是,“三月三”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獨特意義上的佳節(jié),就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