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體裁衣拼音:[liàng tǐ cái yī],原意是指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出處] 臥閑草堂本《儒林外史》評:“非子長之才長于寫秦漢;短于寫三代;正是其量體裁衣;相題立格;有不得不如此者耳。”
量,作為【審度】的意思時讀音應該為【liàng】。量刑,量才錄用,量體裁衣。所以量體裁衣讀音是liàng tǐ cái yī。

成語故事
明朝嘉靖年間,北京城中有位裁縫名氣很響,他裁制的衣服,長短肥瘦,無不合體。一次,御史大夫請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縫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問:“請教老爺,您當官當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體裁衣就夠了,還要問這些干什么?”裁縫回答說:“年青相公初任高職,意高氣盛,走路時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長;做官有了一定年資,意氣微平,衣服應前后一般長短;當官年久而將遷退,則內心悒郁不振,走路時低頭彎腰,做的衣服就應前短后長。所以,我如果不問明做官的年資,怎么能裁出稱心合體的衣服來呢?”
御史大夫認為這個裁縫高明之處,就在于他不僅是按照成衣法量尺寸,定式樣,而且善于把握對象的特點,從中悟出"短長之理"來。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分句;指按情況辦事。
【示例】
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說:“看菜吃飯,~。”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成語辨析
【近義詞】量入為出、實事求是、對癥下藥
【反義詞】不自量力
【同韻詞】膽小如鼷、皮弁素績、裂裳裹膝、漏脯充饑、如膠似漆、星流電激、眼約心期、日理萬機、將高就低、自貽伊戚。
【燈謎】定做衣服
【歇后語】看菜吃飯,量體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