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幼兒音樂啟蒙教育書,帶領(lǐng)孩子走進美妙的音樂世界
雖然現(xiàn)在英語和數(shù)學(xué)(思維訓(xùn)練)已經(jīng)全面向?qū)W前兒童,甚至低齡寶寶滲透了,但小編堅持認(rèn)為在早期教育中,閱讀、音樂、繪畫是最應(yīng)該去接觸、擁抱的,因為這是人文教育啊,是審美、趣味、品味的學(xué)習(xí),是奠定孩子終身文化格局的教育。所以小編覺得關(guān)于音樂繪本,很應(yīng)該寫一篇推文,做一個系統(tǒng)的總結(jié)。兒童音樂啟蒙:這些書,帶領(lǐng)孩子走進美妙的音樂世界。
《樂器的秘密》

“我有一個秘密,讓我來告訴你吧,吧——噗噗,吧——噗噗噗。”書中,每一個人的身上都藏著一個樂器,長胳膊可以變成三腳架,啤酒肚掀起來,原來是個大鼓……真讓人腦洞大開。
日本另外一位著名的插畫家、《阿秋與阿狐》的作者——林明子對五味太郎有句評價我特別喜歡:“生活中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五味太郎都能從中獲得啟發(fā)。他肯定人生,積極樂觀,每次和他談,好像都回到年輕的時候……”
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一個愿意去嘗試生命廣度的人,才能把他對世界的看法傳到繪本中,去給千千萬萬個孩子帶來正面影響吧。
《愛音樂的馬可》

《樂器在歌唱》

本書主要介紹了管弦樂器。跟普通的繪本故事完全不同,這本書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jié),更沒有特定的場景。從美麗的夏日沙灘到潔白純凈的冰雪王國,從普通的平民建筑到雄偉的宮殿城堡,從陸地到沙漠,從高空到海洋,從北歐到中亞,從現(xiàn)實的世界到童話的王國,每一頁獨立成篇,都是小企鵝演繹著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故事。
本書在最后有一頁展示了一長串的二維碼,是由書中樂器演奏的代表作品,掃描出來的是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公眾號上的音頻。徐小一很喜歡這個設(shè)計,拿著我的手機反復(fù)對焦掃描,她最喜歡聽的是低音提琴演奏的貝多芬的《歡樂頌》。
《鼠小弟和音樂會》

《可愛的鼠小弟》系列每一本都通過簡單的畫面告訴小朋友一些樸素的道理,在本書中就是要告訴大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鼴鼠的音樂》

這就是音樂的力量。
《我的第一本古典音樂啟蒙書》

這本書匯集了猶太、斯拉夫、非洲、中東(波斯)、大中華、非洲等世界重要文明發(fā)源地經(jīng)久傳唱的經(jīng)典兒童歌曲。歌曲以當(dāng)?shù)氐膫鹘y(tǒng)樂器為主,唱的也是當(dāng)?shù)氐恼Z言,保留了歌曲的原汁原味。
《從小愛音樂》

《小小音樂家》

此處是分割線
下面我要隆重介紹,咱們原創(chuàng)的音樂讀本啦。
《新學(xué)堂歌》

大家看到的裝幀是第二版了,當(dāng)時我在金陵圖書館看到這一套書時,真的欣喜交加,因為第一版已經(jīng)斷貨了。圖書館的管理員還是很聰明的,把光盤收走了(吼吼)。不過不影響,酷狗、多米等音樂APP上都有音頻播放。
以前特別愛聽王菲唱《明月幾時有》,覺得梁弘志把蘇軾這首帶著淡淡哀愁的詞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首歌溫婉優(yōu)美,不失希望。谷建芬老師的這一套歌曲,《相思》柔美,《明日歌》苦口婆心,《出塞》大氣磅礴,《春曉》清新,風(fēng)格多樣。徐小一聽了《出塞》后,都能感覺到要打仗了的緊張氣氛。
《小球聽民樂》

本套書的CD是在北京重新錄音的,沒有臺灣腔,字正腔圓。外公曹燦帶著小外孫女“小球”一問一答,講解民樂器,非常溫馨,小歌手也全情投入地朗誦和演唱。這是真正的文化精髓,每一位從小唱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孩子都一定會愛上這套書。徐小一非常喜歡,有時也喃喃自語:“大鼓一出現(xiàn),連地板都在震動。”“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把烏,是年輕人傳情用的。是不是很浪漫?”“千條線,萬條線,掉到水里都不見。”
所以在本文的開頭,小編很貼心地為大家準(zhǔn)備了《小球聽民樂》里的《江南》,樂府詩詞+設(shè)計精巧的民樂演奏+歡快的旋律,百聽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