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部首:雨。筆畫:14。筆順:橫、點(diǎn)、橫撇/橫鉤、豎、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橫、撇、捺、豎撇、豎。霽,屬通用字。本意指雨停止,特指停止下雪,天空放晴,也比喻怒氣消散。
組詞:秋霽、霽色、霽紅、霽朗、陽霽、霽云、雨霽、溫霽、霽波、清霽。
基礎(chǔ)釋義:1、雨后或雪后轉(zhuǎn)晴:雪霽。光風(fēng)霽月。2、怒氣消散:色霽。霽顏。
詳細(xì)釋義:〈動(dòng)〉(形聲。從雨,齊聲。本義:雨止)同本義霽,雨止也。——《說文》曰霽。——《書·洪范》。鄭注:“兆之光明如雨止。”旬日不霽。——《漢書·溝洫志》。

古籍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子計(jì)切,音擠。《說文》雨止也。從雨齊聲。《爾雅·釋天》濟(jì)謂之霽。《注》今南陽人呼雨止為霽。《疏》濟(jì),止也。《書·洪范》曰雨曰霽。《傳》龜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前漢·魏相傳》為霽威嚴(yán)。《注》霽,止也。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晴也。《埤雅》雨晴曰霽。
又《集韻》在禮切,音薺。
又子禮切,音泲。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