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嫦娥奔月
相傳在遠(yuǎn)古的時候,天上突然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曬得大地直冒煙,老百姓實(shí)在無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個力大無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決心為老百姓解除這個苦難。后羿登上昆侖山頂,運(yùn)足氣力,拉滿神弓,“嗖——嗖——嗖——”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他對天上最后一個太陽說:“從今以后,你每天必須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民造福。”
后羿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兒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為師,跟他學(xué)習(xí)武藝。有個叫逄蒙的人,為人奸詐貪婪,也隨著眾人拜在后羿的門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原名:姮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jīng)常接濟(jì)生活貧苦的鄉(xiāng)親,鄉(xiāng)親們都非常喜歡她。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據(jù)說,人吃了這種藥,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離開嫦娥,就讓她將仙藥藏在百寶匣里。
這件事不知怎么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藥弄到手。八月十五這天清晨,后羿要帶弟子出門去,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地闖進(jìn)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嫦娥心里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于是,她便機(jī)智地與逄蒙周旋。逄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藥,就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過了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lán)碧藍(lán)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
后羿外出回來,不見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沖出門外,只見皓月當(dāng)空,圓圓的月亮上樹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樹下跳來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樹旁深情地凝望著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連聲呼喚,不顧一切地朝著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鄉(xiāng)親們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企盼團(tuán)圓的中秋佳節(jié)。2、玉兔搗藥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dāng)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lǐng)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
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guān)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 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
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dú)地被關(guān)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到月宮陪伴嫦娥住了!
3、吳剛伐桂故事
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jīng)常顧著與嫦娥相會,而疏于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桂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桂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后,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重新地生到樹上去了。于是,從此之后,每當(dāng)吳剛快要砍光桂樹的枝葉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fù)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桂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誰家最勤勞,金葉子就飄到誰家,那家就有無窮無盡的財(cái)富。
4、月餅的傳說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備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
后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tuán)團(tuán)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xù)呼喚我的名字。
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jié)做月餅供嫦娥的風(fēng)俗,也是由此形成。
5、丑女無鹽拜月
丑女無鹽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芳名鐘離春。相傳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之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一年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無鹽正在拜月,齊宣王偶然看到月光下的無鹽,覺得她美麗出眾,風(fēng)姿超群,便立她為王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6、玄宗漫游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yán),無法進(jìn)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zhuǎn)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7、兔爺?shù)膫髡f
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們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她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
人們?yōu)榱烁兄x玉兔,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
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nèi)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于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各種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態(tài),非常可愛。
每到農(nóng)歷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她為“兔兒爺”、“兔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