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論,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kān zhī lùn ,刊:削除,修改。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的精準得當,無懈可擊。

這里,刊,不是書刊,是削除、修改的意思,因為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不刊,就是不必修改。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用來形容文章或言辭的精準得當,無懈可擊。亦作“不刊之說”。
近義詞:天經地義、不易之論
反義詞:不經之談、無稽之談
漢·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論也。”
譯文:
漢·揚雄《答劉歆書》:“這真是可與日月齊輝、不可更改的文章啊!”
簡介:
揚雄,字子云,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qū) )人。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后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為揚雄。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就是后人對揚雄在西漢文壇上所處地位的評價。
孫犁《萬國儒小引》:“這可以說是不刊之論,我有同感。”
魯迅的雜文語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屬于不刊之論。
這些經典著作,都是不刊之論,應該好好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