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是說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居王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越是想要掩飾的東西越是容易暴露。小朋友們快來看看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寓意和意思!

古時候有個人名叫張三,他好不容易才積攢了三百兩銀子,心中十分高興。
但有了銀子,他又不免擔心起來:把這些銀子放在哪里好呢?要是被小偷偷去,那損失可大了。他想,一定要找個安全可靠的地方,把銀子藏起來。
起初,他把銀子藏在箱子里,外面再加兩把鎖。但他轉而一想,萬一小偷知道箱子中有銀子,連箱子也一起偷走,那怎么辦?
于是,到了晚上,他把銀子從箱子中取出來,決定另外找個更可靠的地方,把銀子藏起來。
他想啊想,終于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于是,他趁著黑夜,在房后的墻腳跟,挖了一個坑,悄悄地把銀子埋在坑里。
埋好后,他仍很不放心,擔心別人會發(fā)現(xiàn)自己埋銀的秘密。于是,他自作聰明地在一張紙上寫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然后將紙貼在坑邊的墻上,讓大家知道此處地下,沒有埋三百兩銀子。
張三的隔壁,住著鄰居王二。晚上聽到屋外有挖坑的聲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張三回屋睡覺后爬進去看,結果在月光下看到墻上一張紙條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聰明的王二于是輕手輕腳把銀子挖出來,再把坑填好。
為了不讓張三知道,王二靈機一動,也在一張紙上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7個大字貼在墻上。

「此地無銀三百兩」這個成語現(xiàn)在就用形容一個人想要掩蓋真相,卻欲蓋彌彰。這個故事比喻想要隱瞞、掩蓋,搞了一些小動作,結果反而更加暴露。

【意思】此地無銀三百兩,讀音為"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想要把事情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近義詞】:欲蓋彌彰、不打自招
【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分句。
【語法】:倒裝句(定語后置);正常語序為:此地無三百兩銀
【出處】: 民間故事:古時,有一個叫張三的人,把銀子埋藏地下,又害怕別人來偷,于是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居王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舉例造句】: 他們做賊心虛,所以總是發(fā)表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