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贊一詞,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zàn yī cí。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也指一言不發(fā)。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后也比喻一言不發(fā)。不要望文生義,誤用為“不稱贊一句話”。
近義詞:緘口不言
《史記·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譯文:
《史記·孔子世家》:“至于撰作《春秋》,他認為該寫的就寫,該刪的就刪,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建議一字一句。
簡介:
《孔子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于《史記》中。《孔子世家》為司馬遷《史記》中之一篇,詳細地記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動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最重要文獻之一。
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語,不贊一詞,他獨自發(fā)完議論,也就算了。
我們的關系,從不贊一詞到貼心問候,有點受寵若驚!
張三同學的文采飛揚,他寫的作文真是不贊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