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之所以能夠一統(tǒng)六國,少不了謀士們的幫助,其中呂不韋對于嬴政的幫助就非常大,兩個人之間也是有恩有怨,他們兩個人究竟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

呂不韋是商人出身,其人才華橫溢,正是在呂不韋的一步步籌謀之下,嬴政的父親贏異人才登上了王位,他也因此被封為了秦國的丞相。當(dāng)贏異人去世之后,皇位傳給了嬴政,但是此時的嬴政只有十二三歲左右,所以朝政大多都是被呂不韋把控著。
嬴政稱呼呂不韋為“仲父”,朝堂之中的大事小事都由呂不韋做主,漸漸地呂不韋對于權(quán)勢越來越依賴,甚至不想過早把大權(quán)交給嬴政,也因此讓兩個人之間有了嫌隙。嬴政為了收回大權(quán),和呂不韋之間也進行了明爭暗斗,最終因為嫪毐叛變的事情,呂不韋受到了牽連,被嬴政罷去了丞相官職。
呂不韋其人華橫溢,無論是在治國還是經(jīng)商,能力都不可小覷,尤其是他編撰的著作《呂氏春秋》更是一直流傳至今。聽說呂不韋在家養(yǎng)老,其他國家紛紛前來拜訪,并且想讓呂不韋擔(dān)任自己國家的丞相。嬴政得知后,給他寫了一封信,為了使秦國一統(tǒng)六國沒有顧慮,看過后呂不韋選擇了自盡。
其實呂不韋對于嬴政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就連嬴政身邊的丞相李斯,也是呂不韋舉薦的,毫不夸張的說,沒有呂不韋的幫助,就沒有嬴政如今的皇位,可惜呂不韋這個人把權(quán)勢看得太為重要,否則會有一個相當(dāng)完美的結(jié)局。兩個人之間雖然充滿了恩怨,但是整體來說,呂不韋對于嬴政的恩大于過,他為秦國作出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