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十寒是出自中國歷史的成語,用于比喻學(xué)習(xí)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下面是寶貝網(wǎng)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暴十寒的歷史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暴十寒的歷史故事
戰(zhàn)國時,有個叫孟軻的人,大家稱他為孟子。孟子善于通過打比方來發(fā)表議論。
當(dāng)時,有人指責(zé)孟子不盡力幫助齊王。孟子便解釋說:“比如說,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陽下曬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陰冷的地方凍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強(qiáng)的植物也會死。我見到齊王的機(jī)會少之甚少,即使給了他些良好的影響與幫助,我一離開,一些和我主張不同的人,又帶給他許多不好影響。我怎么能使齊王的思想、品質(zhì)好起來呢?”
一暴十寒的意思
暴:通“曝”,曬。原意是說:即使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xué)習(xí)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一暴十寒的出處解析
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宋 吳鎰《上陳丞相書》:“一 齊 眾 楚 , 薛居州 不能善其君;一暴十寒,雖孟子不能智其主。”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珠妓情殉》:“所與游者,多非益友,酒食游戲相徵逐者,趾錯於庭,縱有二三老成持重者施以針砭,而一暴十寒,終歸無益。”
葉圣陶《英文教授》:“他們跑出英文教室,說的聽的依然句句是中國話。這只是‘一暴十寒’的辦法罷了,對于理解的工夫完全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