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沙,主要產(chǎn)于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為蠶蛾科昆蟲家蠶幼蟲的干燥糞便,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后曬干,簸凈泥土及桑葉碎屑,生用。蠶沙具有祛風燥濕、清熱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濕、皮膚不仁,關節(jié)不遂,急劇吐瀉轉(zhuǎn)筋、筋骨不遂、腰腳痛、腹內(nèi)瘀血、頭風赤眼等病癥。

1.抗腫瘤
蠶沙對葉綠素衍生物對癌細胞和癌細胞所形成的組合體有較強的光敏性,并能夠誘導線粒體介導的白血病細胞凋亡,從而有效的應用于白血病治療。
2.降血糖
蠶沙的提取物具有α-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能夠明顯降低蔗糖、淀粉及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的癥狀,并能夠有效的降低空腹血糖、非禁食血糖、血清果糖胺濃度、血脂及尿糖。
3.改善和治療貧血
蠶沙提取物可以通過對調(diào)節(jié)造血的調(diào)控因子的水平來改變造血功能。
4.抗氧化
從蠶沙中提取的、精致的葉綠素類金屬配合物可作為抗多種活性氧的模擬酶。
5.消炎抑菌
蠶沙中的萃取物分別對停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適宜:一般人均可
一般人均可服用。
禁忌:手足不遂,無風濕外邪侵犯者
蠶沙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所以血不養(yǎng)筋、手足不遂、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母嬰宜忌
孕婦忌食
孕婦忌食。蠶沙雖然祛風除濕、清熱活血的作用,所以孕婦忌食,否則容易導致流產(chǎn)。
嬰幼兒慎食
嬰幼兒慎食。嬰幼兒一般不會患有風濕痹痛等病癥,所以對嬰幼兒的適用范圍很小,嬰幼兒慎食。

1.治療風濕痹證
蠶沙辛甘發(fā)散,可以袪風,溫燥而通,又善除濕舒筋,作用緩和,可用于各種痹證。《千金方》單用蒸熱,更熨患處,以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者;若與羌活、獨活、威靈仙等同用,可治風濕寒痹;與防己、薏苡仁、梔子等配伍,可治風濕熱痹,肢節(jié)煩疼,如宣痹湯(《溫病條辨》)。
2.治療吐瀉轉(zhuǎn)筋
蠶沙入脾胃,能和胃化濕,濕去則泄瀉可止、筋脈可舒。治濕濁中阻而致的腹痛吐瀉轉(zhuǎn)筋,常配木瓜、吳茱萸、薏苡仁等,如蠶矢湯(《霍亂論》)。
3.風疹濕疹瘙癢
蠶沙善袪風濕,止癢,可單用煎湯外洗,或與白鮮皮、地膚子、蟬蛻等同用。
4.治療月經(jīng)久閉
取蠶沙四兩(炒半黃色),無灰酒一壺。重湯煮熟,去沙,溫飲一盞。(《內(nèi)經(jīng)拾遺方論》蠶沙酒)。
5.治療迎風流淚
取蠶沙(炒)四兩,巴戟(去皮,用練肉)、馬藺花(去梗)各三兩。為細末。每服二錢,無灰酒,不拘時候調(diào)下。(《眼科龍木論》蠶沙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