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折:對折鞋底,彎曲處要在鞋底前部 1/3 處;
二捏:捏鞋子的后跟和前部包頭,要有一定的硬度;
三擰:兩手對擰鞋子,鞋身不易變形;
四按:按一按鞋子內(nèi)部前掌位置,不能太柔軟;
五聞:聞鞋子無異味。
常見問題
Q1、孩子長的快,鞋子要買大一碼?
不好!雖然大碼鞋確實可以節(jié)省換鞋的頻率,但是孩子穿上后,由于空間大,孩子的腳得不到穩(wěn)定的支撐,走路時腳容易向前沖,造成損傷。甚至可能因此形成內(nèi)八字、外八字,影響走路姿勢。
小一碼鞋也不好,因為頂腳的鞋子對孩子的腳步肌肉和韌帶發(fā)育非常不利,容易造成高弓足、指甲受傷、拇指外翻。
Q2、鞋底越容易彎曲越好?
太硬太軟都不好!因為太軟彎曲度很大,位置恰巧位于足弓處,容易傷到足弓;太硬彎曲度小,過硬的鞋底容易導(dǎo)致孩子骨骼畸形、足肌受損。
判斷鞋子鞋底硬度是否合適,最好的辦法就是看鞋底彎折的位置。靠近腳前跟的三分之一容易彎曲,后三分之二的部分不易彎曲,那么這雙鞋子在鞋底上是適合孩子穿著的。
Q3、給孩子買鞋,鞋面越軟越好嗎?
不好!因為鞋面過于柔軟,對于調(diào)皮好動的孩子來說,很難起到保護作用。另外,孩子的腳部還處在可塑性非常高的時候,鞋面過軟,如果孩子走路時,腳指頭不安分,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腳底姿勢,影響走路姿態(tài),還有可能造成腳踝和韌帶扭傷。
建議選擇時著重看鞋面的透氣度,不建議買塑料、合成革等透氣性差的鞋子。因為透氣性差的鞋子,會讓孩子的腳處于悶熱環(huán)境,引起足肌松弛無力,不足以支持足弓,導(dǎo)致扁平足。
Q4、選鞋追求潮流比如(叫叫鞋、閃光鞋等)
不建議選!因為孩子為了發(fā)聲,會忍不住腳后跟用力踩或是跺腳,無形中就加大了對腳后跟的沖擊力,也容易形成不良的走路姿勢;對于幼兒來說,更會影響到孩子腿部的感受,分散孩子注意力,出現(xiàn)走路安全問題。
存在類似問題的還有閃光鞋,穿上這種鞋子寶寶會不自主的看鞋子的閃光,這樣一來就分散了走路的精力,低頭含胸時間久了容易影響胸廓和脊柱的發(fā)育。
Q5、不同年齡段的挑鞋要點
7-12個月:這個年齡段孩子還未有足弓,協(xié)調(diào)性和穩(wěn)定性較差,鞋子主要以透氣、保暖性好、柔軟為主。
1-3歲:孩子足部發(fā)育較快,足弓開始顯現(xiàn),選鞋應(yīng)注重輕便、柔軟、舒適、鞋底厚度硬度適中為主,最好鞋底有摩擦,能防摔。
4-6歲:孩子足部發(fā)育將近成年人的60%,但下肢力量還不夠強壯,需要格外保護腳部,選擇腳后跟有一定硬度,能保護踝關(guān)節(jié)的鞋子,鞋前彎折區(qū)最好能與孩子腳趾折彎位置對應(yīng)。鞋型窄、后跟高、前翹大的鞋子都可能造成骨骼畸形,足肌受損,不建議給孩子購買這類型的鞋子。
7-9歲:孩子雙腳靈活性非常強,尤其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可以給他們選擇穩(wěn)定性較好的運動鞋,或透氣性好、鞋頭有保護的布鞋。
Q6、如何測量寶寶的尺碼?

量腳器

畫圖測量
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站著測量,而不是躺著,并且要保證寶寶的腳趾是舒展的狀態(tài)。
涼鞋(即光腳穿的時候):
寶寶光腳腳長+0.5厘米~1厘米=鞋內(nèi)長
穿厚襪子的時候:
寶寶光腳腳長+1厘米~1.5厘米=鞋內(nèi)長
在寶寶穿上鞋以后站立的狀態(tài),捏一捏鞋頭部的位置,距離鞋頭應(yīng)該有大約一個指甲蓋寬度的空間,這就是比較合適的大小;然后再捏一捏兩邊,如果沒有感覺到非常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