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是宋代詞人晏殊所作。此詞上片描繪出春天里流動明媚的美:新社日燕子飛動,清明前梨花飄落,青苔點綴池塘,黃鸝的鳴聲從樹間傳出,飛絮輕舞,春日漸長。下片寫了少女們采桑斗草的樂事,用白描的手法,寫出少女的歡欣和快樂,形象鮮明生動,充滿著青春的活力。詞中刻畫了一群少女走出深閨,沐浴在大自然中的歡樂情態(tài),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她們天真活潑的性格,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全詞純用白描,筆調(diào)活潑,風格樸實,清新流暢,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pò zhèn zi · chūn jǐng
破陣子·春景
sòng dài:yàn shū
宋代:晏殊
yàn zǐ lái shí xīn shè , lí huā luò hòu qīng míng 。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chí shàng bì tái sān sì diǎn , yè dǐ huáng lí yī liǎng shēng 。 rì cháng fēi xù qīng 。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qiǎo xiào dōng lín nǚ bàn , cǎi sāng jìng lǐ féng yíng 。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yí guài zuó xiāo chūn mèng hǎo , yuán shì jīn zhāo dòu cǎo yíng 。 xiào cóng shuāng liǎn shēng 。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
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梨花落去之后又迎來了清明。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樹枝掩映下的黃鸝偶爾歌唱兩聲。白晝越來越長,隨處可見柳絮飄飛。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正疑惑著她是不是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是今天斗草獲得勝利了啊!雙頰不由的浮現(xiàn)出了笑意。
注釋
破陣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雙調(diào)六十二字,平韻。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豐收,有春秋兩社。新社即春社,時間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綠色的苔草。
飛絮:飄蕩著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頭,相逢。
疑怪:詫異、奇怪。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婦女的一種游戲,也叫“斗百草”。
雙臉:指臉頰。

賞析
歸飛的燕子,飄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鳥啼,映襯著笑靨如花的少女,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和青春的無限美好。
在《珠玉詞》中,這是一首清新活潑的作品,具有淳樸的鄉(xiāng)間泥土芬芳。上片寫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黃鸝”、“飛絮”,五色雜陳,秀美明麗,寫足春色之嬌嬈媚人。下片寫人物。擷取爛熳春色中一位年輕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態(tài)進行表現(xiàn)。“巧笑”已聞其聲,見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觀其形。“疑怪”兩句通過觀察者心理活動,用虛筆再現(xiàn)“女伴”“昨宵春夢”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細節(jié),惟妙惟肖,將村姑的天真可愛一筆寫足,與上片生氣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諧的畫面美與情韻美。“笑從雙臉生”,特寫,綰合換頭“巧笑”語意,收束全篇春光無限之旨。全詞渾成優(yōu)美,音節(jié)瀏亮,意境清秀,場面輕快,洋溢著誘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構思,景與人對應著寫,將春天的生命寫活了。其中巧笑的東鄰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給人間帶來生氣、美麗與活力。
創(chuàng)作背景
本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古時,每年在春秋時節(jié),人們會兩次祭祀土地神。這兩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鄰里聚會,非常熱鬧。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時節(jié)可以停止勞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蕩秋千之類的游戲,這首詞就是以春社為背景所寫。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