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跡其三帶拼音版,這是組詩《詠懷古跡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一起學(xué)習(xí)一下古詩詠懷古跡其三帶拼音版,古詩詠懷古跡其三翻譯,古詩詠懷古跡其三賞析吧!

yǒng huái gǔ jì qí sān
詠懷古跡其三
dù fǔ
杜甫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 , shēng chá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yī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 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
一去紫臺(tái)連朔漠,獨(dú)留青冢向黃昏。
huà tú shě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 huán pèi kōng guī yuè yè hún 。
畫圖省識(shí)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qiān zài pí pá zuò hú yǔ , fēn míng yuàn hèn qū zhōng lùn 。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群山萬壑隨著險(xiǎn)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一旦離開漢宮,(命運(yùn))便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相連,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rèn)識(shí)昭君美麗的面容,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這是《詠懷古跡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王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dú)留”兩字,是怨的終結(jié)。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絕唱。”信然。清人李子德說:“只敘明妃,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后來諸家,總不能及。”這個(gè)評(píng)語說出了這首詩最重要的藝術(shù)特色,它自始至終,全從形象落筆,不著半句抽象的議論,而“獨(dú)留青冢向黃昏”、“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劇形象,卻在讀者的心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