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宋代詩人李樸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寫中秋之月,首聯(lián)即點明主題,用“寶鏡”突出了月之明亮,頷聯(lián)詩人作了空間的延伸,將讀者帶入了廣袤無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臨其境,看那皓月當(dāng)空,光照萬里的壯美景色。頸聯(lián)引用了兩個傳說故事,增加了全詩的趣味性,尾聯(lián)詩人突發(fā)奇想,欲與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銀河,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zhōng qiū
中秋
sòng dài:lǐ pǔ
宋代:李樸
hào pò dānɡ kōnɡ bǎo jìnɡ shēnɡ , yún jiān xiān lài jì wú shēnɡ ;
皓魄當(dāng)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pínɡ fēn qiū sè yì lún mǎn , chánɡ bàn yún qú qiān lǐ mínɡ ;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jiǎo tù kōnɡ cónɡ xián wài luò , yāo má xiū xiànɡ yǎn qián shēnɡ ;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línɡ chá nǐ yuē tónɡ xié shǒu , ɡènɡ dài yín hé chè dǐ qīnɡ 。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譯文
明月緩緩升起,如同鏡子般掛在天空。萬籟無聲,似乎連天上的仙樂也因為美麗的月色而停止了演奏,空中只飄著淡淡的云朵。
這一輪滿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懸云層之中照亮了千家萬戶。
想起那些關(guān)于月亮的傳說,月中有兔與蟾蜍。
我想要約同明月一起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待銀河徹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注釋
1.皓魄:明亮的月亮。
2.籟:指聲音。
3.平分秋色:把秋色分為兩半。中秋節(jié)是陰歷八月十五日,此日正在秋季當(dāng)中,故稱此日月亮“平分秋色”。
4.衢:街道。
5.兔:指月宮里的玉兔。
6.弦:月亮像弓弦,弦分上下,上弦在舊歷初八夜,下弦在二十三夜。
7.妖蟆:傳說中蝕月的蛤蟆。
8.槎(chá):木筏。

簡析
這首詩是寫中秋之月,首聯(lián)即點明主題,用“寶鏡”突出了月之明亮,頷聯(lián)詩人作了空間的延伸,將讀者帶入了廣袤無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臨其境,看那皓月當(dāng)空,光照萬里的壯美景色。頸聯(lián)引用了兩個傳說故事,增加了全詩的趣味性,尾聯(lián)詩人突發(fā)奇想,欲與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銀河,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李樸
李樸(1063-1127)字先之,虔州興國逕口(今江西省興國縣埠頭鄉(xiāng)鳳岡村)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六十五歲紹圣元年,(公元一〇九四年)登進士第。移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程頤獨器許之。移虔州教授,以嘗言隆佑太后不當(dāng)廢處瑤華宮,忌者欲擠之死,樸泰然無懼色。徽宗即位,召對,言甚切直。蔡京惡之,復(fù)以為虔州教授;又罷為四會令。欽宗在東宮,聞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歲凡五遷。高宗初,除秘書監(jiān),未至卒。追贈為寶文閣待制。樸著有《章貢集》二十卷,《宋史本傳》及豐清敏遺事并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