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言九鼎的意思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
近義詞:一字千鈞、一言為定、金口玉言
反義詞:人微言輕
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譯文: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分量重于傳國的寶器。(他)憑借三寸之舌,強過百萬雄師。”
2、一言九鼎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秦國攻擊趙國,趙國節(jié)節(jié)敗退,趙國都城邯鄲也被秦軍團團圍困,情況相當(dāng)危急,邯鄲隨時都有被攻破的危險。趙王趕緊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和楚國結(jié)盟,共同抵抗秦軍,解救邯鄲,避免被滅國危險。
平原君需要有二十個口才很好的門客,一同前往楚國,說服楚王。但是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正在這時候,一個名叫毛遂的人站了出來,主動自我推薦說愿意一起去楚國。平原君覺得平時對他毫無印象,因為實在沒有其他人了,于是平原君姑且接納了他,一同出使楚國。
來到楚國之后,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楚趙結(jié)盟。秦國太強大了,楚國也害怕秦國,不敢得罪秦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辭嚴(yán),氣勢凌人。楚王完全被毛遂的解說和氣勢驚呆了,便答應(yīng)與趙國訂立盟約。
平原君完成任務(wù)回到趙國后,贊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代表九州的巨大的鼎)還要有分量。毛先生憑三寸之舌,真是抵得過百萬大軍。”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
成語“毛遂自薦”、“一言九鼎”、“三寸之舌”都是由此典故而來,“毛遂自薦”比喻不經(jīng)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dān)任某一項工作。“一言九鼎”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三寸之舌”比喻能說會道的口才。
3、一言九鼎造句
誠信就是說話算話,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他在政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