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憶·傳統(tǒng)節(jié)日·火樹銀花不夜天:元宵節(jié)》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頗具特色的元素,以故事為主線展開,立足于真實的民間生活,自然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容,使讀者在閱讀中既感受到溫暖和愛,同時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喚起心靈深處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并長存記憶之中。
《中國記憶·傳統(tǒng)節(jié)日·火樹銀花不夜天:元宵節(jié)》

王早早/文 石子兒/圖
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推薦指數(shù):★★★★★
作者簡介
王早早,她是一名我們中國的兒童文學(xué)作家,做過記者、編輯、茶藝師,她現(xiàn)在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喝著暖暖的香草茶,給小朋友們寫出一本本好看的書來。她出版的作品70多本,被譯介到世界各國。《安的種子》獲“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獲臺灣“《中華時報》開卷好書獎”。
繪本欣賞
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還沉浸在過新年的喜慶氛圍中,還在回憶一家人團聚的幸福時光,回味滿桌子香噴噴的年夜飯呢?
別著急,又一個熱熱鬧鬧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就在眼前——沒錯,它就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元宵節(jié)”!同樣,讓我們用讀繪本的方式,去領(lǐng)略元宵節(jié)的獨特魅力吧!



元宵節(jié)晚上,櫻桃跟著媽媽去鎮(zhèn)上看花燈。
“媽媽,為什么正月十五要鬧元宵?”路上,櫻桃問媽媽。
“正月就是元月,古人把夜叫宵,而這個月的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的夜晚,所以正月十五就叫元宵節(jié)。”媽媽耐心地解釋著,“說起鬧元宵,還有一段歷史傳說呢!”

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的兒子做了漢惠帝。漢惠帝生性懦弱,大權(quán)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和劉氏宗室敢怒不敢言。呂氏病逝后,呂氏家族在上將軍呂祿家密謀作亂,想奪取劉氏江山。

齊王劉襄為了保住劉氏江山,與開國老臣一起設(shè)計除掉了呂祿,平定了“諸呂之亂”。大家擁立劉邦的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為紀念來之不易的太平盛世,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jié)日——“元宵節(jié)”。

“其實,關(guān)于元宵節(jié),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說到元宵節(jié),媽媽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叫東方朔。有一年冬天,東方朔到御花園給漢武帝折梅花,發(fā)現(xiàn)有個宮女淚流滿面,要投井自盡,急忙上前救了她。

原來,這個宮女叫元宵,家里有雙親和妹妹。自從進宮以后,她就再也沒有和家人見面了。她日夜思念家人,心想不能在父母面前盡孝,還不如……
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非常同情,答應(yīng)想辦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城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得到的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簽語,嚇得大家驚慌失措。東方朔說:“正月十五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火燒長安城!我把偈語給你們,你們可以讓天子想想辦法。”

人們紛紛來找漢武帝,只見偈語上寫:“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漢武帝大驚,連忙請來東方朔。
東方朔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jīng)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以讓元宵做好湯圓,再傳令家家戶戶都做湯圓,一齊供奉火神君。同時,滿城掛花燈、點鞭炮、放煙火,好像城里失火了,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里張燈結(jié)彩、煙火通明。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元宵的妹妹進城觀燈。當(dāng)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忙跑出來,終于和家人團聚。
從此,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掛花燈、放煙火,做湯圓供奉火神君。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人們就把湯圓叫做元宵,這天也稱元宵節(jié)。

一路講著故事,櫻桃和媽媽來到了鎮(zhèn)上。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街道兩旁,賣冰糖葫蘆的、吹糖人的、賣棉花糖的……好不熱鬧。叫賣聲、吆喝聲、喊叫聲,一聲更比一聲高。四座高臺上正在上演“對臺戲”。京劇、黃梅戲、秦腔、豫劇,一臺比一臺精彩。

舞龍場地,一條神氣的巨龍在小伙子們的手中上下翻飛。龍頭上雙角直立,二目圓睜,龍須飄飄:龍嘴中一個藍色銅鈴前后擺動,“丁零零零……”響個不停。
舞獅場地,一頭高大的獅子在引獅人繡球的引導(dǎo)下,伴隨著鑼鼓聲,騰翻、跳躍、朝拜,一會兒躥上桌子、一會兒踩滾珠球,驚得觀眾們大呼小叫。

再往前走,毛驢秧歌隊格外引人注目,一群擦粉戴花的大媽們身著紅色夾襖,右手拿馬鞭,左手持韁繩,為首的大媽還用扇子羞羞答答地遮住臉,活似一副逼真的“騎驢回娘家”。
忽然,一股誘人的淡淡香味飄了過來,是元宵!
一想到元宵,櫻桃馬上拉著媽媽一溜煙兒跑了過去。

玫瑰餡、芝麻餡、豆沙餡、果仁餡、蓮蓉餡、核桃仁餡,各種口味的元宵應(yīng)有盡有。
一口散發(fā)著熱氣的大鍋里,正煮著八寶小湯圓和冰橘湯圓。
路兩旁,一盞盞漂亮的花燈,不知什么時候亮了起來。四方的、八角的、花籃的、雙魚的、葫蘆的,讓人眼花繚亂。

最吸引人的要數(shù)花燈上的燈謎了。
“一加一(打一字)”,答案是:王
“一家十一口(打一字)”答案是:吉
“此起彼落(打一玩具)”答案是:蹺蹺板。
碰到難題了—
“有面無口,有腳無手,聽人講話,陪人吃酒”(打一日常用品)
看著媽媽還在苦苦思索,櫻桃笑著喊:“是桌子”。

突然,伴隨一串震天動地的:咆哮,幾個火球直沖云霄,隨即化成千百道五色火光,“點燃了整個小鎮(zhèn)的上空”。
只見瀑布煙花從半空中飛流直下,牡丹煙花在空中亮出了五顏六色的花瓣……把小鎮(zhèn)照得“火樹銀花不夜天”,也照得大家心中暖暖和和的。


推薦理由
這本書是《傳統(tǒng)記憶·中國節(jié)日》系列繪本中的其中一本,是由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屬于我們中國人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繪本。這套書一共向我們介紹了12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在這套書里,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最生活、最溫情、最民間、最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讓我們在閱讀中,感受蘊藏在故事和圖畫背后的深厚文化和古老智慧。它的畫面精美且富有生活氣息,書名具有中國韻味,通過故事的方式,自然滲透節(jié)日習(xí)俗,讓我們在閱讀中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立春節(jié)》《春龍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冬至節(jié)《灶王節(jié)《臘八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