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望梅止渴的意思
原義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止渴思梅”。
近義詞:說梅止渴、紙上談兵、聊以自慰、指雁為羹、畫餅充饑
反義詞:實事求是、名副其實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jué)》:“魏武行役失汲(jí)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帝曹操率部遠行軍,找不到取水的路,士兵都很口渴。曹操于是便傳令說:‘前面有大片的梅樹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除口渴。’士兵聽了這番話,口水都流出來了。憑借這個辦法得以趕到前面的水源。”
2、望梅止渴的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陽)的張繡時,經(jīng)過方城縣一個叫梅林鋪的地方。當時正是中午時分,天氣十分炎熱。士兵們個個口干舌燥,毫無斗志,苦不堪言。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于是他派人趕快去附近尋找水源給士兵解渴。找水的士兵均無功而返,這附近除了干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四周一片荒蕪,連一點水都找不到,這里已經(jīng)遭旱很久了。曹操擔心缺水會嚴重影響軍心,沒有戰(zhàn)斗力。甚至會嚴重減員。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著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指向前方的大山,大聲喊道:“翻過前面這座山就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zhàn)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水直流,立馬來了精神,就像喝飽水一樣。拼命向前沖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于是就有了望梅止渴的故事。人們從這則故事中提煉出成語“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們想吃梅子就會流口水,因而就不渴了。后來我們用它來比喻,用空想來安慰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和畫餅充饑有一定的相同之處。
望梅止渴正是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可見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zhàn)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3、望梅止渴舉例
如果現(xiàn)在丟開這些基本的書籍,不認真閱讀,一心只想找秘笈,只恐望梅止渴,無濟于事。
面對理想,我們要鼓足干勁,迎難而上,絕不能望梅止渴。
遇到困難時不要氣餒,要勇于面對,通過望梅止渴來激勵自己,才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