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飛將數(shù)奇的意思
飛將:本作飛將軍,后指矯健敏捷的將領(lǐng)。數(shù)奇( jī):即奇數(shù),俗稱單數(shù)。古人認(rèn)為單數(shù)不吉利。成語比喻運氣不好,有能力但是沒有發(fā)揮能力的機會或環(huán)境。
近義詞:李廣不侯、懷才不遇、有志無時
反義詞:丹鳳朝陽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shù)奇,毋令當(dāng)單于,恐不得所欲。”
譯文: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衛(wèi)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認(rèn)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要讓他與單于對敵,恐怕不能實現(xiàn)俘獲單于的愿望。”
2、飛將數(shù)奇的故事
飛將軍李廣是漢朝的名將,漢族,隴西成紀(jì)人。李廣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李廣家族世代接受仆射(yè)這一官職。他們老家在槐里,后遷徙到成紀(jì)。
李廣擅長騎射。但是他沒有口才,不喜歡與人說話。除了射箭,幾乎沒有別的什么愛好。和將士們在一起,他總喜歡和人比賽射箭。每到一處,總打聽有沒有老虎,他就一定要親自去射。在右北平(今河北省東北部地區(qū))的時候,因為射虎,曾受了傷,但他還是把虎射死了。
有一天,黃昏時分,在山林中的叢草里,見有一塊巨石,以為是虎,就射了一箭。第二天去查看時,才知不是虎,那支箭深深地射進石頭里去了。據(jù)《史記》載,李廣是漢文帝時入伍的,在抵抗匈奴侵略的戰(zhàn)爭中,立過不少功。在漢景帝和漢武帝時代,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zhàn)爭,李廣幾乎都參加了,而且屢次以少擊多,出奇制勝。匈奴侵略者對于李廣,又害怕又敬佩,稱他為“飛將軍”。
有一次,李廣受命領(lǐng)著少數(shù)兵馬,出長城去和人數(shù)眾多的匈奴侵略者作戰(zhàn)。因雙方實力過于懸殊,李廣不敵被俘。在被解往敵營的途中,他趁敵人不備,突然躍起,奪了一匹好馬,飛奔逃回。匈奴兵幾百人狠命追趕,被他射死多人,終于脫險。可是逃回后,漢軍卻“按軍法”判他死罪。他繳納了大量贖金,才以撤免官職了事。
過了幾年,匈奴又大舉進犯,李廣又奉命帶4000騎兵去抵抗。他被匈奴4 萬兵團團圍住,部下都非常害怕。李廣派他兒子李敢,只帶幾十騎兵,從左到右,直穿敵人陣地,跑了一圈,回來報告道:“沒什么,匈奴不難對付!”部下這才稍微安心。李廣親自用最強勁的大弓,射殺敵人部將。連殺好幾人,敵人的攻勢漸見減退。李廣指揮將士,沉著應(yīng)戰(zhàn),氣概從容,毫無慌亂之色。大家深受感動,勇氣也因此大增。這樣艱苦支持了兩天,援軍來到,敵人才退去。
李廣最后一次與匈奴作戰(zhàn),已經(jīng)60多歲了,可是他精神抖擻,毫無老態(tài)。這一次,大軍由大將軍衛(wèi)青統(tǒng)率。李廣名義上是前將軍,可是衛(wèi)青怕他立功,不讓他正面出陣,故意叫他繞東路。后因沒有向?qū)В允Я寺罚茨苋缙陂_赴指定地點,被借此問罪。李廣氣憤不過,竟被逼自刎而死。
李廣有個堂兄弟,名叫李蔡,漢文帝時,與李廣同為“郎”一級的小官,聲望遠不如李廣,只是一個平凡的庸人罷了。然而到了武帝時代,李蔡已被封侯爵,官居丞相。而李廣這位一生與匈奴侵略者作戰(zhàn)70余次的“飛將軍”,卻落了個悲慘的下場!人們?yōu)槔顝V抱不平,但是,除了抱怨命運之外,誰能說什么呢!“
“飛將數(shù)奇”這句成語,便由此產(chǎn)生。古人迷信,以偶數(shù)(雙數(shù))為吉利,奇數(shù)(單數(shù))為不吉利。李廣雖是才勇高超的飛將,可惜命運不好,所以《史記》說“李廣老,數(shù)奇”。比喻能忍而遭遇不佳,便叫“飛將數(shù)奇”。
3、飛將數(shù)奇舉例
人們常用“飛將數(shù)奇”來形容李廣的運氣不佳。
他雖然飛將數(shù)奇,但并沒有因此而氣餒,放棄自己。
許多成功人士,年輕時都曾經(jīng)有過一段飛將數(shù)奇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