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中之龍的意思
人中豪杰。形容杰出的,非凡的人才。比喻出類拔萃的人。
近義詞:人中龍虎、人中豪杰
反義詞:害群之馬
出處
《晉書·宋纖傳》:“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今而知先生人中之龍也。”
譯文:
《晉書·宋纖傳》:“名聲可以聽到但是本人卻見不到,仰慕德行卻看不到樣子,從今以后我知道先生是人中之龍。”
2、人中之龍的故事
晉朝時期,有一個人叫宋纖,字令艾,敦煌效谷人。宋纖非常有學(xué)問,從小就十分聰明,喜歡讀書,十幾歲就能寫的一手好文章。曾經(jīng)為《論語》作注,并且寫詩稱贊《論語》。但是宋纖潔身自好,清貧自守,喜歡獨處,于是就隱居于酒泉南山。
人們都十分仰慕宋纖的才華,把他當作圣人一樣看待,甚至連當?shù)氐墓賳T楊宣都將宋纖的畫像掛在房間中,進出都能看到,并且每天都要參拜數(shù)次。
酒泉的太守馬岌,性節(jié)高尚,威儀萬千。他聽說了宋纖的事情后,想著如果請宋纖來幫助自己,自己以后一定會官運亨通,平步青云。于是打算去請宋纖出山來輔助自己。
于是,馬岌敲鑼打鼓去登門拜訪宋纖,宋纖理都不理他,直接緊閉大門,避而不見。馬岌嘆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今而知先生人中之龍也。”意思是說:“名聲可以聽到但是本人卻見不到,仰慕德行卻看不到樣子,從今以后我知道先生是人中之龍。”
后來,大將軍張祚(前涼第七位君主)遣使者張興強命宋纖為太子友。宋纖依然不從,張興逼迫甚切,宋纖喟然嘆曰:“德非莊生,才非干木,何敢稽停明命!”遂跟隨張興來到姑臧。張祚又遣太子泰和造訪宋纖,宋纖稱病不見,也不接受禮物。后來又升他為太子太傅。宋纖上疏請求張祚讓自己告老還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張祚不允,宋纖于是就絕食而亡。
后來人們將宋纖的事跡總結(jié)出成語“人中之龍”,用來形容杰出的,非凡的人才。也比喻出類拔萃的人。
3、人中之龍舉例
叔寶乃人中之龍,龍到處自然有水,他怎么得一寒至此。
當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輩中要推陳寅恪先生,在年輕一輩中要推錢鐘書,他們都是人中之龍,其余如你我,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