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龍生九子的意思
古代傳說,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形狀性格都不相同。比喻同胞兄弟志趣各有差別,并不一樣。也說“龍生九種”。
近義詞:八仙過海、各有所好
出處
《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譯文:
《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龍生有九子都不像龍,但是都各有所好。”
2、龍生九子的故事
古時(shí)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是具體是哪九子呢?
囚牛, 傳說中的怪獸。龍生九子之一,是老大,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于琴頭。
睚眥(yá zì) ,龍生九子老二,嗜殺喜斗,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能吞兵器,負(fù)責(zé)看護(hù)天下兵器,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刀劍的吞口獸;發(fā)怒瞪眼殺氣騰騰配於刀劍上。
嘲風(fēng),龍生九子之一中的老三。平生好險(xiǎn),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不僅象征著吉祥、美觀和威嚴(yán),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zāi)禍的含義。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的老四,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jù)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fā)起攻擊,它就會(huì)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狻猊(suān ní),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排行老五,是一種猛獸。形如獅,喜煙好坐,佛主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dāng)了坐騎。
霸下,龍之九子中第六子,又名赑屃(bì xì),樣子似龜,喜歡負(fù)重,碑下龜是也。相傳上古時(shí)它常背起三山五岳來興風(fēng)作浪。后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狴犴(bì àn), 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龍之九子中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zhí)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fēng)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cè)。每當(dāng)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huán)視察看,維護(hù)公堂的肅穆正氣。
負(fù)屃( xì), 龍之九子中第八子,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螭吻(chī wěn), 又名鴟(chī)尾、鴟吻,龍之九子中最小,喜歡東張西望,經(jīng)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fàn)睿⒂幸粍σ怨潭ㄖ?/p>
3、龍生九子舉例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所以兄弟之間也可以有很大的差異。
龍生九子,且子子各異,何況人有千萬,偏偏也有異人能一指逆乾坤,改運(yùn)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