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吳牛喘月的意思
吳牛:指產(chǎn)于江淮間的水牛。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天氣多炎暑,水牛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故臥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酷熱。
近義詞:蜀犬吠日、喘月吳牛
2、吳牛喘月的故事
西晉初年,朝中有位大臣叫滿奮。是曹魏時太尉滿寵的孫子,曾任冀州刺史、尚書令等職。他身材高大魁梧,很有學(xué)問,為人也謙和。晉武帝司馬炎(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懿的孫子,晉朝的開國君主)對他非常器重,經(jīng)常召見他進(jìn)宮商議國事,因而他也受到不少同僚的羨慕。但他有個很奇怪的毛病,就是怕冷。怕到了什么地步?據(jù)說一遇刮風(fēng)下雨,就里三層外三層地穿,又是縮脖子又是攏手,生怕捂得不嚴(yán)實(shí)。
一個深秋的早晨,司馬炎派人宣滿奮入宮議事。到了宮中坐下,君臣二人就聊了起來。
二人所在宮殿,北面的窗戶上裝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視若無物。滿奮以為窗戶上啥也沒有,渾身不自在起來,好像外面的冷風(fēng)已經(jīng)從窗戶刮了進(jìn)來,鉆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樣子很有趣,引得司馬炎哈哈大笑。
滿奮明白窗戶很嚴(yán)風(fēng)根本刮不進(jìn)來后,不好意思起來,紅著臉解釋道:“我就像南方怕熱的水牛,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忍不住就喘起氣來了。”
滿奮為什么會有這種比喻呢?那是因?yàn)槲覈6嗌L在長江、淮河一帶,古代這個地方屬于吳地,所以那里的水牛被稱為吳牛,水牛很怕熱,喜歡泡在涼快的水里,它只要一看到太陽,就會全身發(fā)熱,喘個不停。到了晚上,水牛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便嚇得大大的喘起氣來。
因著這個故事,后人便把“吳牛喘月”作為成語,出自《太平御覽》卷四引《風(fēng)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于日,見月怖喘矣。”用來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十分酷熱。
3、吳牛喘月舉例
地震一來,大家臉色都變了。你也別笑別人是吳牛喘月,其實(shí)你也差不多!
自從上次演講比賽失利后,他只要一上臺,就如吳牛喘月般,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到了五十歲這個年齡,走路雖未必健步如飛,但也沒到吳牛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