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雨點變驟曲》
游戲目的:
幫助幼兒釋放壓抑情緒或緩解分離焦慮。
游戲方法:
全體幼兒快速搓手,鼓嘴吹氣,表示起風了;
變搓手為右手食指和中指輕拍左手手心,嘴里發(fā)出“滴答滴答”的聲音,表示下小雨了;
用右手四個手指慢拍左手手心,嘴里發(fā)出“嗒、嗒”的聲音,表示下中雨了;
雙手快速拍,嘴里發(fā)出“啪啪”的聲音,表示下大雨了;
在表示大雨的動作中加如跺腳,表示暴雨;
再加入口模仿狂風的聲音表示狂風暴雨。
2、《刮大風》
游戲目的: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增進對同伴的了解,特別適用于剛分班的孩子,可以通過游戲幫助幼兒熟悉同伴。
游戲方法:
教師說口令“刮大風,刮大風,刮到東,刮到西,一刮刮到……(相同特征的幼兒,如穿紅衣服的或系小辮子的)”,相同特征的幼兒根據(jù)教師的口令自由換位置,沒有相同特征的幼兒則不動。
3、《口香糖粘一粘》
游戲目的:
增進幼兒的交往,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培養(yǎng)活潑開朗的性格。
游戲方法:
每名幼兒就是一塊口香糖,教師發(fā)出“粘一粘手”“粘一粘臉”等口令,幼兒自由找玩伴粘身體的各部位。
4、《猜拳接龍》
游戲目的:
創(chuàng)設幼兒交往情境,體驗游戲、交往的快樂。
游戲方法:
幼兒自由找伴握手問好“原來不(就)認識,今天才(再)見面,相互問個好”,然后用剪刀、石頭、布來猜拳,贏的人當龍頭,輸?shù)娜水旪埼玻M成的龍再找別的龍握手問好、猜拳、接龍,一直到最后接成一條長龍。然后圍成圓圈相互進行拍背、捏肩等動作。

5、《成長三步曲》
游戲目的:
通過游戲使參與者體驗成長的快樂,初步理解集體歸屬感的重要,懂得不能離開集體,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游戲方法:
所有參加者都扮演雞蛋,然后兩兩剪刀、石頭、布猜拳,贏的成長一級變成小雞,輸?shù)娜允请u蛋;然后雞蛋去找雞蛋PK,小雞去找小雞PK,小雞PK勝利后變成大雞,輸了又還原為雞蛋;大雞又去找大雞PK,贏了回家,輸了變回小雞。當教師叫停的時候,留下的要說出游戲感受,教師啟發(fā)大家理解集體歸屬感的重要性。
6、《九連環(huán)》
游戲目的:
通過集體想辦法解開結扣,讓參與者學會團結協(xié)作。
游戲方法:
參與者分成十人一組,手拉手站成圓圈,每個人要記清楚自己左右手分別拉的是誰,然后教師要求小組內的人自由走動,打亂原有的圓圈隊型后,讓小組內每個人去拉原來拉的人的手,形成連環(huán)扣,看哪個小組能不放開手利用鉆、繞等方法最先解開扣結,還原為圓圈隊型。
7、《比較手掌找差異》
游戲目的:
讓幼兒了解自己,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并接納自己的喜歡自己。
游戲方法:
讓幼兒觀察自己和同伴的手,找出不同的地方,再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幼兒懂得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東西,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地方,我們要接納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并喜歡自己的不一樣。
8、《看誰變得快》
游戲目的:
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和反應速度,體驗快樂。
游戲方法:
教師和幼兒一起商定表示晴天、多云、陰天、雨天的動作,如雙手上舉表示晴天,雙手在胸前交叉表示多云,雙手交叉抱肩表示陰天,雙手在在齊肩的位置抖動手指表示雨天,然后教師隨意下達“晴天轉多云轉雨天”的指令,幼兒根據(jù)指令變換動作,看誰做得又快又準確。

9、《湊鈔票》
游戲目的:
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一元和五角人民幣的認識,體驗合作。
游戲方法:
把幼兒分成幾個小組,自由選擇扮演一元或五角錢,教師說出要湊的鈔票的數(shù)目,幼兒快速組合,湊成相應錢數(shù)的幼兒組獲勝。
10、《聽“酒”抓手指》
游戲目的:
培養(yǎng)幼兒注意力和反應速度,增進同伴間的交往。
游戲方法:
幼兒站成圓圈,雙手放在體側,左手食指豎立,右手掌心向下,每人的左手食指放在左側同伴的右手掌下,教師講述故事,每講到規(guī)定的“酒”字時,幼兒相互抓右側同伴的手指,看誰被抓住的次數(shù)少,而且抓住別人的次數(shù)多。
11、《大樹、小樹和松鼠》
游戲目的:
鍛煉幼兒的靈敏性和協(xié)作性,體驗在群體中的安全感,培養(yǎng)幼兒相互關愛相互幫助的精神。
游戲方法:
幼兒三人一組(余下的幼兒暫時等待)分別扮演大樹、小樹和松鼠的角色,大樹和小樹雙手互拉把松鼠圍在中間,當教師發(fā)出“大樹跑”的時候(教師可以隨意變化發(fā)出指令),扮演大樹的幼兒要立即與別組扮演大樹的幼兒互換位置,先前沒有分配角色的幼兒可以搶站空出的位置,當教師叫停的時候沒有找到位置換的幼兒只能等下一輪游戲。
12、《寫數(shù)字》
游戲目的:
活躍氣氛,鞏固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知。
游戲方法:
要求幼兒扭動自己的身體寫出教師說出的數(shù)字。
文中所有配圖均為“朗朗教育”原創(chuàng),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