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以為所謂的親子閱讀,就是給孩子買買買,然后陪著隨便翻翻書,最多就是再給孩子朗讀一下內(nèi)容。
其實,如果想要讓孩子在閱讀中有更多收獲,就不只是買買買、讀讀讀這么簡單了。我們還要注意閱讀的方法——學(xué)會帶娃精讀,也就是詳細地閱讀,不僅有朗讀,而且有討論和思考。精讀可以調(diào)動主觀能動性,引發(fā)深入的思考,讓孩子在閱讀中有更多的收獲。

不要覺得帶娃在家精讀很難。比起老師,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更多跟孩子一起交流和討論的機會。閱讀和互動討論其實就是一種簡單的精讀。
所以,老母親在家?guī)拮鼍x也是完全 ok 的,以下 4 點是我們帶娃在家做精讀需要注意的。
1、做孩子的閱讀伙伴
不管我們有沒有能力給孩子當(dāng)精讀老師,在親子閱讀中,家長都不要給孩子當(dāng)老師,而要成為他的閱讀伙伴。
大家應(yīng)該都有這樣的感受:學(xué)校老師說的話,孩子句句都覺得是圣旨,而家里媽媽說的話,一句都聽不進去。所以,如果我們一直“教”孩子,他只會認為你是用大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在要求他,剝奪了他玩耍的時間。而做閱讀伙伴,不僅你自己會感到更輕松,孩子也會放下戒備之心,何樂不為呢?
2、選擇適合精讀的書
選擇適合精讀的書會事半功倍:
第一,可以選擇孩子有興趣的書。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讀完一本書后,孩子很喜歡,似乎有話想說,這就是精讀的好時機,因為有興趣,所以孩子才會愿意繼續(xù)聊。
第二,可以選擇經(jīng)典的作品。一方面,經(jīng)典都是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因為足夠優(yōu)秀,所以值得我們精讀。另一方面,經(jīng)典作品的相關(guān)信息和解讀會更多,上網(wǎng)搜索書名就能找到,便于我們做精讀的準(zhǔn)備。

3、重視共讀的過程
親子間只有共同閱讀,才能在交流和討論的時候有共同語言,所以一定要重視親子共讀的這個過程。
和孩子精讀作品,并不是為了精讀而精讀,而是一起沉浸在閱讀里之后,有感而發(fā)進行親子交流和討論。
這就好像是跟孩子一起去看電影,因為一起觀看了劇情,結(jié)束后你就可以順勢和孩子一起聊聊:電影里的主人公為什么做出了那樣的決定?如果是我,可能不會那么做呢。這與把孩子送進輔導(dǎo)班,你自己坐在外面刷手機,完全沒有參與孩子的課堂內(nèi)容,然后等他出來后,你隨口問他:“今天都學(xué)了什么啊?” 是完全不一樣的。

4、引導(dǎo)孩子加入討論
很多家長也知道讀后的互動討論很重要,可是往往幾個問題下來,不僅沒有幫孩子打開話匣子,反而成了話題終結(jié)者。
討論不是扳手腕,要用力把對方扳倒。如果你對孩子說“談?wù)勛x完這本書后你的感受吧”,就好像是一開局就使了一個猛勁兒,把孩子扳倒了——游戲結(jié)束。
要引導(dǎo)孩子加入討論,比如,先自己說一說對某個具體問題的看法,然后再不斷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具體而又開放的問題,讓孩子有話可說。
以下是一些跟孩子討論的問題建議,如果你還是不知道怎么開始跟孩子聊,不妨一試哦。
“6W”之問
6W(Who,Where,What, When,Why,How)是指書中出現(xiàn)的人物、地點、事件、時間、起因和過程。這些問題比較簡單,適合在一開始的時候跟孩子一起回顧,逐步帶入討論。
“最”之問
用“最……”來跟孩子一起討論:“書中最可怕/最好笑/最激動人心/最難忘……的是什么?”這些問題具體且?guī)в星楦猩剩苋菀子懻撻_來。
“如果”之問
用假設(shè)情景來提問,既需要讓孩子展開想象,又要合情合理。比如:如果灰姑娘沒有在12點前離開王子的舞會,會發(fā)生什么?如果阿里巴巴進入四十大盜的洞穴后,也像哥哥一樣忘記了開門的口訣,會怎么樣?
價值沖突之問
如果書中出現(xiàn)了價值觀沖突的情節(jié),不要忘記跟孩子一起談?wù)撘幌拢@是幫助孩子明辨是非、了解人性多元的好時機。比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有了很多新的解讀——梨到底要不要讓?不妨聽聽孩子的看法。
有時候我們總是會被應(yīng)試思維禁錮住思想,總是想找到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答案,但實際上并不是每一次討論都要雙方達成共識,最后來個完美 ending。享受親子共讀和互動討論的過程,往往比討論的結(jié)果更重要。孩子經(jīng)過思考,能夠自圓其說,就是最為寶貴的收獲。
親子閱讀就像是一場歡樂又精彩的兩人三足比賽,需要跟孩子攙扶前行才能到達終點。而閱讀到底怎么才能更有收獲?陪娃精讀少不了。選一本好書,陪娃一起讀懂、聊透。孩子的收獲,會比蜻蜓點水式的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