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聚集。意思是把沙子堆成寶塔,比喻積少成多。亦作“積沙成塔”。與近義詞“積少成多”都有由少聚多的意思,但“聚沙成塔”比“積少成多”更為形象,書面色彩更濃。還可比喻積小成大。
近義詞:積少成多、集腋成裘、
反義詞:杯水車薪
出處:
《妙法蓮華經(jīng)·方便品》:“若于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譯文:
《妙法蓮華經(jīng)·方便品》:“如果有人在曠野中,積聚泥土成為一座佛廟,乃至小孩子游戲玩耍時,聚集沙子成為佛塔。凡是做出以上行為的各種人,他們都已成就佛道。”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dāng)縣令。當(dāng)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rèn)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xiàn)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fā)現(xiàn)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rèn)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聚沙成塔。”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dāng)堂斬了這個小吏。
一兩糧食雖然少,但聚沙成塔,如果每人節(jié)約一兩,全國就是一億多斤。
我雖然年邁,但仍然以聚沙成塔的精神頑強(qiáng)地寫作,每日堅(jiān)持爬一千個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