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ǎo。冇,釋義:本字“無”。冇源自粵語,這個(gè)字最早見于明世宗和黃佐重修的《廣東通志》。該書卷二十《民物志》:“無曰冇,音耄,謂與有相反也。”從造字角度看,冇字顯然是有字的省文見義。冇相關(guān)詞語:冇得、冇眼睇、冇柄撈家。筆順:橫、撇、豎、橫折鉤。
典故
粵語冇字典故:
「黃佐」《廣東通志》。該書卷二十《民物志》: 「無曰冇,音耄,謂與有相反也。」
《禮記? 禮器》:「周坐尸,詔侑武方,其禮亦然,其道一也。」「鄭玄」《注》:「『武』當(dāng)為『無』,聲之誤也。 」(「黃氏」案:「詔侑武方」全句意思為:「『詔』和『侑』兩種工作沒有專人負(fù)責(zé)。」) 看來,《禮記》的著者──或者至少是「鄭玄」所見本《禮記》的抄寫者已把「無」讀成「武」。可以說 「mou」根本就是「無」的音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