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憶·傳統(tǒng)節(jié)日繪本《重陽節(jié)》:中國的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一個或美麗或驚心動魄的傳說,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閱讀繪本是再好不過的方式了。重陽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小編特意找來這個有關(guān)重陽的故事,可以發(fā)給家長,請家長在家中與孩子共同閱讀哦。
農(nóng)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又稱“踏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重陽節(jié)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今天帶來的也是一本和重陽節(jié)有關(guān)的繪本故事。從繪本中,體味故事中老人們的人生,不僅會告訴孩子們那些他們曾走過的路和他們的故事,也會給家中的老人一份正視晚年的力量和勇氣。

深秋的臺北格外晴爽,街市上雖然車水馬龍,但一點兒也感覺不到往日的喧囂和沉悶。一大早,爸爸媽媽帶著阿楠開車去市郊的陽明山看望阿公。因為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從未見過面的二阿公一家從北京飛來,和阿公一家團聚。


一路上,山林的水果香、菜畦的瓜菜味飄進車內(nèi),讓阿楠很興奮。阿楠看到最多的,是一團團大大的花球,紅的、黃的、白的,姹紫嫣紅,引來鳥兒紛飛。

“阿爸,那些是什么花?”“是菊花,一到重陽節(jié)就會怒放。秋天時,其他花都經(jīng)受不住寒潮,會開敗了,只有菊花能抗住,綻放枝頭,所以大家都特別喜歡在重陽的時候出門賞菊。阿公家的菊花開得更好呢。”

“阿公,我來了!”阿楠好一陣子沒見到阿公了,一下子撲到阿公懷里,差點撞了阿公一個大跟頭,畢竟阿公都快八十歲了。

“哈哈,乖孩子,快見過你二阿公。”院子里站滿了人,有大伯的兒子阿柏、女兒阿美,還有不認識的二阿公一家人。二阿公雪白的胡須,和阿公一樣慈祥的目光,讓阿楠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二阿公抱起阿楠,狠狠親了一口。大家都開懷大笑起來。

阿楠看見每個人胸前都插著一串紅艷艷的果子,覺得很奇怪。
“這是茱萸,是二阿公從大陸帶來的。來,二阿公也給你插一串,可以辟邪的。”阿楠疑惑地看著阿公。

“孩子,今天是重陽節(jié),二阿公跟你講講這茱萸的故事……”二阿公的話匣子打開了。


茱萸辟邪的故事:相傳,在東漢的時候,汝南有個叫桓景的小伙子,跟隨仙長費長房學(xué)道。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lǐng)已經(jīng)學(xué)成,應(yīng)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桓景一包茱萸葉、一壺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讓桓景騎著仙鶴回家了。


桓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初九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lǐng)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他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剛沖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了。從此,茱萸辟邪的故事便年復(fù)一年地流傳下來。

“人都齊了,我們登山咯!”阿公一揮手杖,二阿公牽著阿楠的手,大家開始登陽明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