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èi。部首:雨。筆畫(huà):15。筆順:橫、點(diǎn)、橫撇/橫鉤、豎、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提、橫、豎、橫折鉤、豎。霈是一個(gè)中國(guó)漢字,意思是大雨,亦喻帝王恩澤,雨盛的樣子;自滿的樣子。《孟子·梁惠王上》等均有相關(guān)記載。
詳細(xì)釋義:〈名〉(形聲。從雨,沛聲。本義:大雨)同本義霈,大雨。——《玉篇》沛然大雨。——《孟子·梁惠王上》。
組詞:覃霈、郊霈、甘霈、霈澤、霈霈、霈洽、霶霈、霧霈、豐霈、恩霈、沾霈、霈潤(rùn)、滂霈、濡霈、霈恩、澤霈、大霈、鴻霈。
舉例:
唐-杜甫-大雨“風(fēng)雷颯萬(wàn)里,霈澤施蓬蒿”。
唐-杜甫-雨過(guò)蘇端“況蒙霈澤垂,糧粒或自保”。
唐-韓偓-露“名因霈澤隨天眷,分與濃霜保歲寒”。
唐-李白-放后遇恩不沾“天作云與雷,霈然德澤開(kāi)”。
唐-盧綸-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中有重臣承霈澤,外無(wú)輕虜犯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