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空賣空,漢語成語,拼音是mǎi kōng mài kōng,意思是買賣雙方都沒有貨款進出,只就進出之間的差價結(jié)算盈虧。也用來比喻政治上招搖撞騙的投機活動。出自《宣宗圣訓·清道光帝上諭》。

買賣雙方不必交錢交貨,只通過交易所或者經(jīng)紀人辦理交易手續(xù),投市價漲落之機,一轉(zhuǎn)手之間就可以獲取暴利。現(xiàn)在則用來比喻一個人并無真實本領(lǐng),依靠吹噓、做假以達到目的的行為。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投機行為
近義詞:投機取巧
反義詞:童叟無欺
成語出處
清《宣宗圣訓·清道光帝上諭》:“奸商開設(shè)太和字號,邀群結(jié)伙,買空賣空。”
買空、賣空是信用交易的兩種形式。買空,是指投資者用借入的資金買人證券。賣空,是指投資者自己沒有證券而向他人借入證券后賣出。目前我國法律明確禁止買空、賣空行為。在發(fā)達國家的證券市場中信用交易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但對信用交易都有嚴格的法律規(guī)定并進行嚴密監(jiān)管。
在買空交易中,如果投資者認定某一證券價格將上升,想多買一些該證券但手頭資金不足時,可以通過交納保證金向證券商借入資金買進證券,等待價格漲到一定程度時再賣出以獲取價差。由于這一交易方式投資人以借人資金買進證券,而且要作為抵押物放在經(jīng)紀人手中,投資人手里既無足夠的資金,也不持有證券,所以稱為買空交易。
在賣空交易中,當投資人認定某種證券價格將下跌時,可以通過繳納一部分保證金向證券商借入證券賣出,等價格跌到一定程度后再買回同樣證券交還借出者,以牟取價差。由于這一交易方式投資人手里沒有真正的證券,交易過程是先賣出后買回,因此稱為賣空。
做空即是在認為某種物品(可以是貨幣\股票\商品等)當前的估價過高時,以當前的價格借入該商品,在市場上拋出(即賣出),使其價格下降(根據(jù)供求原理知,供大于求時商品價格下降),然后以低價格買回該商品,賺取差價。
因為多年買空賣空的結(jié)果,文界就荒涼了,文章的形式雖然比較的整齊起來,但戰(zhàn)斗的精神卻較前有退無進。(魯迅《準風月談·由聾而啞》)
他是個奸商,經(jīng)常買空賣空,擾亂市場。
在金融市場上,經(jīng)常有人利用買空賣空的手段翻云覆雨。
這個皮包公司專做買空賣空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