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泣魚,漢語成語,拼音lóng yáng qì yú,意思是失寵之典。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

龍陽:即魏國的龍陽君,泣魚:為魚而哭泣。常被人用以比喻失寵。
出處
《戰(zhàn)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
譯文:
《戰(zhàn)國策·魏策四》:“魏王與寵臣龍陽君同坐在一條船上釣魚,龍陽君釣了十幾條魚便流淚了。魏王說:‘那么,為什么要流淚呢?’回答說:‘我為大王所釣到的魚而流淚。’魏王說:‘什么意思?’回答說:‘我開始釣到魚,很高興,后來釣到更大的魚,便只想把以前釣到的魚扔掉。我也是會被扔掉的,我怎么能不流淚泥?’”
簡介: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又稱《國策》。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龍陽泣魚”的典故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中魏安釐(xī)王與龍陽君的一段記載,倆人上演了一幕流傳千古的愛情。
龍陽君是一個比女人更有女人味的男人,得寵于魏王,后宮佳麗在他面前黯然失色。相傳龍陽君不僅艷名遠播,同時也是魏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劍術(shù)高手,除此之外,他釣魚的技術(shù)也不錯。
一日,魏王與寵臣龍陽君同坐在一條船上釣魚,龍陽君釣了十幾條魚便流淚了。魏王說:“你有什么不稱心的事嗎?為什么不告訴我呢?”
龍陽君回答說:“我沒有什么不稱心的事。”
魏王說:“那么,為什么要流淚呢?”
回答說:“臣為大王釣到的魚而流淚。”
魏王說:“什么意思?”
回答說:“臣一開始釣到魚很高興,后來釣到更大的魚,就想要把以前釣到的小魚扔掉。如今臣只有丑陋的面孔,卻能有機會擔任大王的侍寢。還被封爵為龍陽君,在朝廷中,大臣們都趨附我;在路上,人們也為我讓道。而今,天下的美人也是非常多啊,知道臣能得到大王的寵信,美貌的她們也一定會拎起衣裙,跑到大王這里來。到那時,臣比不上那些美人,就成了最初釣的小魚,也會被扔掉。臣怎能不哭泣呢?”
魏王說:“不會的!既然有這種心思,為何不愿意跟寡人說呢?”
于是下令全國:“有敢向我介紹美人的,就把誅滅他九族。”
從此以后,沒有人再敢向魏王進獻美女,龍陽君也一直受到魏王的寵幸。而且在魏安王死后,仍然地位穩(wěn)固,被新君倚重。在后來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其人遭遇卻難見于史載。而他的美貌和智慧卻讓人們一直記得這個絕世男人。
后來,“龍陽泣魚”這一典故,用來表達移情別戀,恩移寵衰,不再受到寵幸或重用的苦衷。同時由于龍陽君這個故事,后人以他的名號作為男風的一種尊貴且含蓄的叫法,名叫龍陽之好,亦作龍陽之癖或龍陽之興。
元·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妾蒙主人恩寵無比,但恐春老花殘,主上恩移寵衰,使妾有龍陽泣魚之悲,班姬題扇之怨,奈何?”
魏王對龍陽君甚是寵愛,曾因龍陽泣魚下令舉國禁論美人,違者滿門抄斬,以表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