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漢語成語,拼音是shì zhě rú sī,意思是:時間就像這奔騰的河水一樣,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逝者:指流逝的時光。斯:這,借指流水。意思是時間就像這奔騰的河水一樣,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感慨人生世事變換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
近義詞:光陰似箭
反義詞:萬古長存、永垂不朽
《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
《論語·子罕》:“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評析:
傳說孔子在2500年前聞聽呂梁洪(今徐州呂梁山)乃四險之最,帶得意弟子數(shù)人,前去觀洪。不料孔子同弟子快馬加鞭路過一個山旮旯時,因山路崎嶇,車軸“咔嚓”而斷,不得不留宿兩日,因有圣人寄宿,圣人窩村也由此得名。孔子師徒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今故黃河),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對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傳統(tǒng)的解釋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優(yōu),朱熹從理學(xué)家的立場出發(fā)將這句話的意思概括為四個字“進(jìn)學(xué)不已”,也就是說要不斷地學(xué)習(xí),這個解釋對于我們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啟發(fā)意義。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這一層意思,與孔子一生“學(xué)而不厭”的治學(xué)態(tài)度是吻合的。然而,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體觸萬物時生發(fā)出的精粹思想,有更為普遍的意義,那就是要我們珍惜時光。時光如流水,在我們身邊靜靜地淌過,我們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時光。所謂青春易逝、韶華難在正是這樣的道理。這句話時刻提醒著我們在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視時光,愛惜時間。
流年似水,逝者如斯。躺在歲月的河底,看著落葉、道浮木、空玻璃瓶一樣一樣地從身邊漂過,我睜著空洞的眼神,卻無能無力。
人生苦短,度白駒過隙。短其實不在于時間“逝者如斯”,而在于我們總在彷徨中迷失,在正確和錯誤的選擇間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