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詩人陸游所寫的一首詩。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贊揚,告誡自己的孩子學業(yè)應毫無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后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實踐經(jīng)驗的重要性。這首詩以思想和哲理取勝,使人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兩條途徑。短短的四句詩,讀起來朗朗上口,且意境深遠,余味無窮。

dōng yè dú shū shì zǐ yù
冬夜讀書示子聿
sòng dài:lù yóu
宋代:陸游
gǔ rén xué wèn wú yí lì,shào zhuàng gōng fū lǎo shǐ chéng。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zhǐ shàng dé lái zhōng jué qiǎn,jué zhī cǐ shì yào gōng xíng。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
古人學習知識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學習知識這件事還必須親自實踐。
注釋
示:訓示、指示。
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習的意思。
遺:保留,存留。
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余力、竭盡全力。
少壯:青少年時代。
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
始:才。
紙:書本。終:到底,畢竟。
覺:覺得。
淺:膚淺,淺薄,有限的。
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
行:實踐。
躬行:親身實踐。

賞析
這是一首教子詩,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diào)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jīng)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yǎng),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直接經(jīng)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chǎn)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fā)揮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詩的前兩句,贊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說明只有少年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打好扎實基礎,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詩人從古人做學問入手娓娓道來,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詩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后兩句,強調(diào)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jīng)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只有經(jīng)過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系著筆,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獲取知識后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zhuǎn)為己用。詩人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于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升華。
全詩通過寫陸游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詩人從古人“學”、“問”不遺余力的經(jīng)驗中引出議論,告誡兒子,要想老有所成,一是莫負年華,應在年輕力壯時苦下功夫;同時不能僅以書本知識為滿足,而應注重“躬行”。這首詩不僅包含詩人對子女的殷切期望,同時也體現(xiàn)了詩人深邃的教育思想:要珍惜時光,趁著年輕努力學習并堅持不懈。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死讀書。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于慶元五年(1199年)于山陰寫給小兒子陸聿的,此時陸聿二十一歲,正值“少壯”。詩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在靜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哲理詩并滿懷深情地送給了兒子子聿。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一生所寫詩近萬首,以及大量的詞,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高。他的詩前期多為愛國詩,批評投降主義,主張抗戰(zhàn)殺敵,收復故土,統(tǒng)一中國,慷慨激昂,雄渾豪放;后期多為田園詩,清新雅麗,平淡自然,有“小太白”之稱.。 他少年時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chuàng)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