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月黑雁飛高》是唐代詩人盧綸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是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sāi xià qǔ·yuè hēi yàn fēi gāo
塞下曲·月黑雁飛高
zuò zhě:lú lún
作者:盧綸
yuè hēi yàn fēi gāo,chán yú yè dùn táo。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yù jiāng qīng jì zhú,dà xuě mǎn gōng dāo。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文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
單于趁黑夜悄悄地竄逃。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
大雪紛飛落滿身上弓刀。
注解
1、單于:敵人的首領。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守關將士夜追逃兵的詩,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敵軍首領帶領著殘兵敗將,趁著風高月黑的夜晚慌亂潰逃。唐軍輕騎列隊而出,準備乘勝追擊。雖然天寒地凍,但將士們卻不懼嚴寒,個個斗志昂揚,信心十足。全詞語言簡潔,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襯托出將士們殺敵的熱情。 [5]
首二句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及背景,“月黑雁飛高”。無月,所以天黑;雁飛高,所以寂靜。這樣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正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時間,又烘托了戰(zhàn)斗前的緊張氣氛,直接逼出下句“單于夜遁逃”來。單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這里借指敵軍統(tǒng)帥。敵軍在夜間行動,應當有各種可能。然而詩人但謂“單于夜遁逃”。讀詩至此,頓覺一股豪邁之情撲面而來。敵人夜間行動,并非率兵來襲,而是借夜色的掩護倉惶逃遁,由此也可見唐朝軍隊的英勇威武。詩并沒有描寫白天的戰(zhàn)斗場面,而是直接寫在月黑雁高飛夜里,敵酋遁去,我軍縱兵追擒,這是自然的發(fā)展
敵人逃走了,接下來該怎么辦呢?“欲將輕騎逐”,是追兵將發(fā)而未發(fā)。不用大軍而僅派“輕騎”,絕不僅僅因為快捷,同時也還顯示廠一種高度的自信。仿佛敵人已是甕中之鱉,只須少量“輕騎”追剿,便可手到擒來。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fā)時。雖然站立不過片刻,而大雪竟落滿弓刀。“大雪滿弓刀”一句,將全詩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潔白的雪地上,一支輕騎兵正在集結,雪花頃刻便落滿了他們全身,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象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fā),卻早就滿懷著必勝的信心。這是一幅非常動人的畫圖:在靜譴中蘊藏著吶喊,在昏暗中醞釀著閃電。雖然是在漆黑的夜間,勇士們被白雪勾畫出的英姿仍然是“煥爾觸目”。
全詩只有短短20個字,卻飽含了大量的信息,激發(fā)讀者產生無窮的想象。作者并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斗的場面,但通過讀詩,完全可以通過領悟詩意和豐富想象,繪出一幅金戈鐵馬的戰(zhàn)爭畫圖來。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盧綸的人生和仕途都極為不順時。早年間他多次應舉不第,后經元載、王縉等舉薦才某的管職。朱泚之亂過后,咸寧王渾瑊出鎮(zhèn)河中,提拔盧綸為元帥府判官。這是盧綸邊塞生活的開始,在軍營中,盧綸看到的都是雄渾肅穆的邊塞景象,接觸到的都是粗獷豪邁的將士,故而創(chuàng)作了這首邊塞詩。
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xiāng)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jiān)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