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古詩帶拼音版,《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宋代文學(xué)家王安石的組詩作品。這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第一首詩。

shū hú yáng xiān shēng bì
書 湖 陽 先 生 壁
zuò zhě:wáng ān shí
作者:王安石
máo yán zhǎng sǎo jìng wú tái
茅 檐 長 掃 凈 無 苔,
huā mù chéng qí shǒu zì zāi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yī shuǐ hù tián jiāng lǜ rào
一 水 護 田 將 綠 繞,
liǎng shān pái tà sòng qīng lái
兩 山 排 闥 送 青 來。

譯文
茅草房庭院因經(jīng)常打掃,所以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nóng)田,把綠色的田地環(huán)繞。兩座青山像推開的兩扇門送來一片翠綠。
注釋
①書:書寫,題詩。
②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時的鄰居。也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本題共兩首,這里選錄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這里指庭院。
④無苔:沒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壟成行。畦:經(jīng)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⑥護田:這里指護衛(wèi)、環(huán)繞著園田。據(jù)《漢書·西域傳序》記載,漢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領(lǐng)護。
⑦將:攜帶。綠:指水色。
⑧排闥(tà):開門。闥:小門。《史記·樊酈滕灌列傳》:“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羣臣。羣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張守節(jié)正義:“闥,宮中小門。”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傳》:“[李靖]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
清侯方域《寧南侯傳》:“[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闥呼曰:‘左將軍,富貴至矣!速命酒飲我!”
徐遲《祁連山下》:“風(fēng)景排闥而入。”
⑨送青來:送來綠色。
這是作者題寫在湖陰先生居室墻壁上的一首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簡析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前兩句寫他家的環(huán)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zhuǎn)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護田”與“排闥”兩個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xiàn)人的高潔。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yīng),句句關(guān)合,融化無痕。詩人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nèi)容,并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講了湖陰先生的無私教師育人的品質(zhì),贊頌了他的善施教化。
修辭手法
后兩首詩句,詩人運用了對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給山水賦予人的感情,化靜為動,顯得自然化,既生機勃勃又清靜幽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