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轍之鮒的意思是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出自《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那么你知道涸轍之鮒的故事和寓意嗎?

戰(zhàn)國時期,宋國莊周家貧,一次向他的朋友監(jiān)河侯借糧食時,朋友推說等收了租再借給他,他講了一個車痕溝里水快干的鯽魚向他求助,他對鯽魚說到吳國越國去給你借水的故事。說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莊周家里貧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有一次,莊周家里斷糧了,無奈之下,他到監(jiān)河侯那里去借糧米。監(jiān)河侯聽了,故作大方地說:“好啊”,沒有問題!不過,等我收了租地的租錢,才能借給你三百斤糧食,可以嗎?”
莊周聽了很生氣,但他也不愿意直接戳穿對方的謊話,就講了一個故事。
“昨天我在路上走,在路上聽見救命聲。我四處張望,原來是車轍里的一條鮒魚。鮒魚見了我,邊忙大聲喊道:”老先生,我問它:“鮒魚啊!你怎么啦?’它說:‘我從東海被沖到這里。您能給我一桶水,救救我嗎?
’我慷慨地點頭答應道:”好啊!:我去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引來西江水救你,可以嗎?那里是水鄉(xiāng)澤國,水多得不得了。
鮒魚聽了,非常生氣地說:你這是什么話!我失去了正常生活的環(huán)境。我只要有一桶水就可以救活我,而你卻要到南方之后,放西江的水來救我。您要是這么說,到那時,你恐怕只有到干魚店里來找我!’
莊周講完這個故事,頭也不回地走了。
涸轍之鮒的寓意
這個故事源于莊周借糧,監(jiān)河侯開出了一張空頭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錢之后。莊子‘忿然作色’,立刻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來反擊監(jiān)河侯。莊子善于通過寓言故事來說理,這個故事是用來說明人做事要當機立斷。同時諷刺世人不從實際出發(fā),做些無效的事。 鮒魚的回答可以用“遠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解釋】: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干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自】:《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示例】: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急謀升斗之水一樣。◎魯迅《墳·娜拉走后怎樣》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比喻處于困境中的人
出處:《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聲。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例句:魯迅《墳·娜拉走后怎樣》:“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急謀升斗之水一樣,就要這較為切近的經(jīng)濟權(quán),一面再想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