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中的故事:出自《史記》的10個成語故事典故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jì)傳體史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對后世史學(xué)和文學(xué)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
這樣一本經(jīng)典著作,如何才能讓孩子有興趣閱讀呢?不如先試試為他們講下面這10個成語的典故吧。
史記中的故事:1、負(fù)荊請罪
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zhàn)國時,廉頗和藺相如同在趙國做官。藺相如因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想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處處退讓。后來廉頗知道了,感到很慚愧,就脫了上衣,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請他責(zé)罰。后來用“負(fù)荊請罪”表示主動向?qū)Ψ匠姓J(rèn)錯誤,請求責(zé)罰。
史記中的故事:2、鴻鵠之志
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鴻鵠:天鵝,因飛得很高,所以常用來比喻志向遠(yuǎn)大的人。
史記中的故事:3、毛遂自薦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遂是戰(zhàn)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救,毛遂自動請求跟著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沒有結(jié)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yīng)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后來用“毛遂自薦”借指自己推薦自己。
史記中的故事:4、破釜沉舟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jì)》
項羽跟秦兵打仗,過河后把鍋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不再回來。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干到底。
史記中的故事:5、韋編三絕
讀《易》,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晚年很愛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了好幾次。后來用“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勤奮。
史記中的故事:6、臥薪嘗膽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春秋末年,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jù)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jīng)過長期準(zhǔn)備,終于打敗了吳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只有嘗膽事,蘇軾《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才有“臥薪嘗膽”的話)。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
史記中的故事:7、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九鼎: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象征九州,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一句話的分量像九鼎那樣重,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史記中的故事:8、一字千金
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史記·呂不韋列傳》
秦相呂不韋叫門客編著《呂氏春秋》,書成后公布于咸陽市門,稱有能增減一字的,就賞給千金。后來用“一字千金”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
史記中的故事:9、約法三章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史記·高祖本紀(jì)》
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后來泛指訂立簡單的共同遵守的條款。
史記中的故事:10、紙上談兵
趙括自少時學(xué)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dāng)。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lián)系實際情況,空發(fā)議論。
作為一名家長,一定經(jīng)常為孩子讀什么書、怎樣讀書頗費躊躇,今天岳麓君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給孩子讀的史記故事》。本書是作者陪伴女兒讀《史記》的“講稿”,給廣大家長提供了一個陪孩子讀史的范本。
書中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生平、思想及其主要成就,列九十九篇正文,一律采用了“千字文”體例,作者依據(jù)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歷史知識對中國歷史人物進(jìn)行解析,重拾失落已久的文化記憶,將魏文侯、商鞅、諸葛亮、王安石等人物刻畫地鮮活立體、層次豐滿,貫穿融合了中國數(shù)千年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璀璨的歷史文明。
本書文筆流暢,故事性、趣味性十足,適合小朋友閱讀。篇末還有精心設(shè)計的延伸思考題,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引導(dǎo)他們積極、深入、多方位地思考?xì)v史。
《給孩子讀的史記故事》

作者:祥子
好讀易懂的《史記》入門書。
書中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生平、思想及其主要成就,列九十九篇正文,一律采用了“千字文”體例,作者依據(jù)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歷史知識對中國歷史人物進(jìn)行解析,重拾失落已久的文化記憶,將魏文侯、商鞅、諸葛亮、王安石等人物刻畫地鮮活立體、層次豐滿,貫穿融合了中國數(shù)千年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璀璨的歷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