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死亡到底是什么?
人為什么會死?
死了又去了哪里?
面對生命的逝去
我們需要思考
了解死亡,就是了解生命
沒有人可以永遠不死
生命就是一場永不休止的輪回
天堂不在外
而是在內
知道死亡
卻依然相信世界的美好
繪本中關于死亡的TOP10
1、教給孩子面對死亡的勇氣
《爺爺變成了幽靈》

(丹麥)金·弗珀茲·艾克松 文
(瑞典)愛娃·艾瑞克松 圖
湖北美術出版社
簡介:關于生命和死亡的溫暖闡釋,死亡只是一場告別。艾斯本想起好多事情:爺爺帶他去游樂場、看賽車、看電影、釣魚,爺爺沖他大吼大叫、和他一起扮鬼臉、撓他癢癢、把糖藏起來——他們沉浸在愉快的往事里。突然,爺爺不再笑了,“我忘記和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他倆都哭了。于是,爺爺讓艾斯本靠近自己,捏住艾斯本的手,溫和的目光好像要把艾斯本裹住:“再見,艾斯本。”“再見,爺爺。請代問奶奶好。”他們鄭重地做完這件事,然后,爺爺開心地走了。
2、關于生命的故事
《一片葉子落下來》

(美)利奧·巴斯卡利亞 文圖
南海出版公司
簡介:當你疲憊無助、孤獨寂寞時,當你對人生感到迷惘、失去信心時,當你迷失于忙碌的生活、找尋不到幸福時,請你坐下來,靜靜傾聽一片葉子飄落的聲音,細細品味這份心靈的慰藉。感動全球的偉大繪本,《紐約時報》暢銷書,全球銷量超過1200萬冊。作品以一片葉子經歷四季的故事,來展現生命的歷程,闡述生命存在的價值。簡單親切的文字,意味深長的寓意,清新簡潔的畫面,無不令人感動,給人慰藉……
3、經典之作·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
《獾的禮物》

(英)蘇珊·華萊 文圖
明天出版社
簡介:充滿智慧的獾離開了他的身體,也離開了所有的動物朋友,在寒冷的冬天里沒有了獾,這對大家來說,實在是太難過了。春天來臨,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懷念獾,說著獾以前與大家相處的種種,大家的悲傷才慢慢撫平,因為獾雖然永遠離開了,但他所留下來的“禮物”卻像是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對他的朋友來說,他所給予別人的幫助讓他一直被懷念,而這就是獾給予世界最好最溫暖的禮物。在這個動人的故事里,獾的朋友們學會了接受它的死亡,蘇珊·華萊的兒童圖畫書首次亮相,就一鳴驚人。
4、一部有關生命意義的偉大寓言
《活了100萬次的貓》

(日)佐野洋子 文圖
接力出版社
簡介:在日本被贊譽為“被大人和孩子愛戴,超越了世代的圖畫書,是讀了100萬次也不會厭倦的名作。有一只100萬年也不死的貓,它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有100萬個人寵愛過它,有100萬個人在它死的時候哭過,可是它連一次也沒哭過,它先是國王的貓,然后又是水手、魔術師、小偷、孤老太太和小女孩的一只貓,但它活得渾渾噩噩,對一切漠不關心,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只只屬于自己的野貓,愛上了一只美麗的白貓,它才頭一次知道為什么而活……
5、中國風清明節(jié)習俗
《中國記憶·傳統節(jié)日圖畫書:清明節(jié)》

(中)王早早 文
(中)李劍,沈冰 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介:這本書告訴孩子清明節(jié)的習俗。清明除了寄托哀思以外,還有不少習俗。這套書以充滿溫情、人文、愛的故事為主線展開,立足于真實的民間生活,自然滲透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來歷、過節(jié)的習俗、過程等常識,使讀者在閱讀中既感受到溫暖和愛,同時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知識,喚起心靈深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并長存記憶之中。
6、祖孫之間觸動心靈的思念
《爺爺的紅臉頰》

(奧)漢斯雅尼什 文
(奧)阿爾尤莎·布勞 圖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簡介:一本故事性淡,抒情性強的圖畫書。書中借活潑、開朗、樂觀的爺爺對孫子講述自己小時候及長大后做的一些事情,表達對生活的處理態(tài)度與生命的感動情懷;孫子在爺爺的“愛與分享”中,也體會到“愛的傳承與連結”,雖然爺爺已經不在世上,但他仍然認為他們會永遠在一起。本書細膩地表達了祖孫間溫馨的關系。爺爺的“紅臉頰”,象征“愛與分享”,爺爺走了,孫子在懷念爺爺時,發(fā)覺自己臉頰上也“紅紅”的了。主題就從這“紅臉頰”的傳承上暗示出來。爺爺用一個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滿足孩子愛夢想的天性。孩子跟爺爺之間所擁有的濃濃情感,讓人感動。
7、有尊嚴的生命散發(fā)出的光芒
《再見了,艾瑪奶奶》

(日)大塚敦子 攝影 文
南海出版公司
簡介:一部以黑白影像講述生命中的愛與尊嚴的經典之作。真實的生命教育繪本,感受一個有韌度、有尊嚴的生命散發(fā)出的光和熱!人生四季,各有其美,即使是生命的盡頭,也要好好珍惜。全文以艾瑪奶奶的愛貓——思達的口吻進行講述,當艾瑪奶奶回顧自己這一生時,說:“現在是我這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過去的那些失敗呀、痛苦呀,現在都變成了甜美的回憶。”如此豁達的態(tài)度,讓人動容。“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死亡降臨時并不痛苦”,這是每個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應當認識到的,只有更多地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體會到活著的美好。
8、每一雙呵護的手都是愛的傳遞
《奶奶的護身符》

(中國臺灣)劉旭恭 文圖
湖北少兒出版社
簡介:信宜幼兒文學獎得主劉旭恭經典之作,一本用生命保護生命的溫暖之書。奶奶到山上給孫子求了一張平安符,符上寫著:“五百羅漢交通平安”。從此,五百個羅漢總是用自己的生命保護著小男孩。慢慢地,羅漢們越來越少了!直到有一天,男孩長成了少年,他獨自坐火車到遠方去的時候,列車失事了,僅剩的一位羅漢搖搖欲墜,少年抱起羅漢沖出車外。羅漢最終卻化為灰燼飄上了天空……少年將護身符解下,用手細細撫摸。他遙望遠方天色的光亮,開始踏上了一個人的旅途。
9、大師筆下的生命光輝
《外公》

(英)約翰·伯寧罕 文圖
河北教育出版社
簡介:使用詩一樣的圖畫,很溫馨地處理了“隔代關系”和“生命光輝”這兩個相關的主題,使“老年”成為可愛的生命現象,用“離去”闡釋“死亡”。外公跟外孫女之間,人生經驗的差異自然很大。外公所珍惜的,是“過去的美好時光”。外孫女卻以認真的態(tài)度面對一個跟外公所經歷的完全不同的“現在”。祖孫倆在一起,總想互相交換一些心得,但是因為所關心的事件不同,不能產生“交集”。有趣味的是,他們雖然不能產生思想的交集,但在情感上卻是相連的,這就是親情。伯寧罕用“消失”、“不見了”和“從此不再回來”來闡釋死亡,他不希望“死亡”對幼小讀者造成傷害性的震撼,這種態(tài)度是美善的。
10、很哀傷很治愈
《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

(美)湯米·狄波拉 文圖
河北教育出版社
簡介:故事記錄了湯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間的生活點滴,展現了祖孫三代人互相關愛、其樂融融的生活,是他童年的真實寫照。故事在一個有些傷感的過程中結束,湯米從和兩個外婆的相處中,認識到了人生中的“老”與“死”,也感悟到了只要有愛,就能超越所有悲痛。作者把關于親人的離世,關于喪失的體驗,他就這樣安靜的講自己的過往,卻會勾起并療愈我們所有類似的傷痕。對于所有有類似體驗的孩子,這部繪本超級推薦。
11、《爸爸的圍巾》——將失去修煉為心靈的成長
12、《小傷疤》——愛是生命的延續(xù)
13、《小魯的池塘》——同伴的離逝
14、《祝你生日快樂》——關懷生命的動人故事
15、《我永遠愛你》——寵物死亡
16、《外婆住在香水村》——對外婆的溫暖思念
17、《當鴨子遇上死神》——一場生與死的對話
18、《夏洛的網》——愛·友誼·生死·價值的經典
19、《生命的故事》——在歷史的舞臺講述生命的歷程
20、《長大做個好爺爺》——生命是一件珍貴的禮物
21、《蘇菲的杰作》——細微與堅韌的生命故事
22、《溫情的獅子》——失去親生父母孤兒的重生
23、《爺爺有沒有穿西裝》——用時光來撫平痛苦
24、《爸爸》——用愛的智慧培育柔軟的心
25、《安德烈的愿望》——關于離別、思念和夢想的感人故事
26、《湯姆的外公去世了》——去世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27、《我想要愛》——唯有愛能使個體相互聯結、相互溫暖
28、《大象的算術》——人生意義的哲思
29、《我等待》——一根紅線串起人生的片段
30、《風到哪里去了》——美麗的萬物循環(huán)鏈的禮贊
31、《爺爺的天使》——善心善舉·感恩生命的每一天
32、《爺爺的肉丸子湯》——只要思念,就會永存
33、《給我的孩子講死亡》——衡量死亡又不低估
34、《強強的月亮》——獻給孩子的勇氣之書
35、《象老爹》——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36、《鳥兒在歌唱》(青蛙弗洛格系列)——生命只有一次
37、《奶奶的青團》——綠色點染出心靈的記憶
38、《小魚的春天》——最美中國清明節(jié)故事
二
生與死是富有哲理的雙人舞
成人——死亡·愛·時間的思考
39、《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40、《天藍色的彼岸》
41、《最好的告別》
42、《直面驕陽:征服死亡恐懼》
43、《我不知道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
44、《漫長的告別》
45、《此生未完成》
46、《生命的不可思議》
47、《靈魂的事》
48、《走在人生邊上》
49、《生命的余味》
50、《面對死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