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扇通向人們創(chuàng)造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窗口,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尤其是通過學習各種樂器,就會使他們較快地找到打開這扇窗戶的鑰匙。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不斷提高,對于素質(zhì)教育也開始特別重視,特別是對于孩子的音樂教育更是成為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鋼琴是樂器之王,自然而然的就受到了大家的重視。那么,你知道學習鋼琴的好處嗎?

1、堅忍
沒有堅持與忍耐,根本彈不好一首曲子。學生要忍耐坐在鋼琴前的孤獨,忍耐不斷失敗的打擊,堅持不放棄。
2、耐力
練琴時間少則半小時,長則數(shù)小時,不斷重覆當中每小節(jié),每小段數(shù)十次,這絕對是耐力的磨練。
3、專注
沒有一個成功的音樂家能邊練琴,邊東張西望、糊思亂想。這絕對在浪費光陰和精力。樂譜上的音符、節(jié)奏、符號、速度、風格、句子,每每需要全情投入。
4、協(xié)調(diào)
不只是左手和右手,還有左腳與右腳,眼睛與耳朵,理智與情感。
5、時間管理
每次練琴時間有限,要很有效率地分配時間才能完成那天的琴課。久而久之自己必然懂得分配自己的時間。
6、追求
音樂是藝術,沒有要求,這根本算不上音樂,只在糟蹋自己和身邊人的耳朵,所以學鋼琴的學生,應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7、想像力
音樂每每在說話,或故事、或陳述、或陰森、或抒情,學生需要有想像力才能表達到當中的情感。
8、同步思考
比起其他樂器,這是鋼琴學生獨有的,因為我們在同時處理兩只手的雙旋律,及兩邊不同的表達。
9、責任感
學琴為要完成這首樂曲,以及彈琴給老師聽。對自己、對老師,是責無旁貸的,否則是浪費雙方的時間和精神。
10、感情
學音樂的學生,絕不可能是冷漠無情的人,除非你從來沒有讓音樂在你心中滋生過。
我們不單學會彈琴,還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課。
11、培養(yǎng)樂感
樂感是對音樂感受力的簡稱,她是對音樂的眾多因素的排列組合以及樂曲的進行、氣勢、色彩、輕重緩急等要素的總體感受。一般來說,學習鋼琴把培養(yǎng)樂感規(guī)定為鋼琴教學的目標之一。
12、開發(fā)智力
許多研究實驗證明,手指的運動成為兒童智力開發(fā)的基礎,彈鋼琴就必須活動雙手,特別是靈活的十個手指頭。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腦是人體行為的總指揮,手指的動作越復雜,越嫻熟,就能與大腦建立更多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我們在小的時候多進行手指的有規(guī)律的運動,就能有效地鍛煉大腦的功能,盡早的開發(fā)大腦的潛能,使之更加靈敏和聰慧。
13、協(xié)調(diào)身體
彈鋼琴并不僅僅是手指自己的運動所得來的。手指、手掌直接與鋼琴接觸,它們的一舉一動彈奏者都會留意,而身體的其他部位的各種運動變化,因為不顯眼,常常被忽略。人體的各部位緊密相連,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牽動其他部位。彈鋼琴是一種全身運動。例如抬手這個動作,首先大腦下達命令,很自然的,手連同手臂就會上舉。在完成如此簡單的動作時間,除了手臂的上下運動外,離不開全身其他部位的支持,遇到彈奏鋼琴這種需要完成雙手快速不同動作的情況,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則更加重要。
14、培養(yǎng)習慣
孩子在上學前基本都是在游戲中成長的,如果沒有在上學之前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一旦進入小學,孩子們就會很不適應突如其來的學習生活,而家長也會特別的費勁。學習鋼琴的時間一般都在學齡前,學琴的孩子要在他們每天的生活中增添一項與其他小朋友不同的活動,而且要做到在每天的練琴時間里注意力高度集中,認真細心,手腦并用;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慢慢也就習慣了上課時要態(tài)度認真,下課要主動練習的要求,就能夠用充沛的精力去迎接將來的學習任務。
15、培養(yǎng)意志力
鋼琴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表演藝術,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甚至要付出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不斷練習,在這么漫長的練習中不管多么枯燥,多么辛苦,都要堅持下來。因為通過學習鋼琴,他們從小就懂得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必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堅持就是勝利。
16、提高情商
人的性格各有不同,說話做事的表達方式也不一樣,而音樂恰恰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能夠讓不同性格的人們用他們獨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