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人把河流稱為大地的動脈,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潤著大地、哺育著人民,成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搖籃。下面寶貝網(wǎng)小編就為您帶來5個關(guān)于黃河的民間故事。

1、黃河渾濁不清的傳說
從前,有個打漁的老頭,他有個女兒叫黃荷。有一天,老頭在河中撈起一個小男孩,這男孩和黃荷一般大小。老頭將男孩帶回家,給他起了個名子叫黃河。黃河漸漸長成了一個英俊威武的小伙子,老頭便把美麗賢慧的黃荷嫁給了黃河。有一年過年的時候,老頭突然得了一種病,什么也吃不進去,急得一家人團團轉(zhuǎn),又求神,又請醫(yī),還是治不好老頭的病。這事樂壞了一個對黃荷不懷好意的財主,財主叫人裝神弄鬼,說什么,要治地好老頭的病,除非用懸崖草,河底沙做藥引子,小兩口一聽便各自去取藥引子,黃河去河底取沙,黃荷去懸崖摘草。誰知黃河一去不復(fù)返,淹死在河里,家里人知道后哭的死去活來,不久,黃荷的爹娘相繼去世,財主一見時機到了,便千方百計的迫使黃荷嫁給他,黃荷為給爹爹報仇,就假裝同意,不過她讓財主向黃河取沙的那條河叫三聲“爺爺”。
那天,黃荷全身潔白,站在河邊,淚水象斷了線的珠子,在財主面對黃河叫“爺爺”的時候,她乘財主不注意,將他推入河中,然后自己也跳進去,河水馬上掀起大浪,渾濁洶涌,氣勢逼人…… 從此,黃河的水再也沒有清過,好象日夜向人們訴說著黃荷的不幸遭遇.......
2、黃河洶涌不遜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小伙子叫黃河,雖然家境貧寒,卻有著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武藝。黃河一直和村莊里大員外的女兒互相愛慕,兩人經(jīng)常在傍晚隔著員外家的圍欄互訴衷腸。
然而好景不長,家中的奴仆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黃河和自家小姐的事,便將此事告訴了員外,員外大怒,將把女兒關(guān)了起來。黃河聽說后發(fā)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那員外怕激怒黃河,便出了個難題,他讓家奴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并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里,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應(yīng)示人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里。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射箭,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里。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颼”的一箭向員外飛去,這一箭黃河只想教訓(xùn)一下員外,于是故意射偏一點,箭釘在了員外身旁的樹干上,驚魂未定的員外以為黃河是要殺了自己,驚恐的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結(jié)果黃河趁亂逃進了深山老林之中,他決心苦練武藝,再去救姑娘。過了一年,黃河箭法精進,準(zhǔn)備去救自己的心上人。動身前一天,飛來一只大鳥,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著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臨跳時,她大叫著:“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涌了出來。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人們說,那是黃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3、大禹治水的傳說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jīng)常發(fā)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lǐng)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gun 讀三聲)被推薦來負(fù)責(zé)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wù)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qū)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jié)父親的治水經(jīng)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dǎo)滯”的方法,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后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相傳他用自己發(fā)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zhǔn)繩和規(guī)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fù)ǚe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不畏艱苦,身先士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4、炎黃子孫的傳說
傳說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國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居住著許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黃帝部落居住在中國西北部現(xiàn)今陜西省的地方,后來向東遷徙,最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一帶的山彎里,過著游牧生活。炎帝部落在今陜西省渭河流域至黃河中游一帶活動。蚩尤部落又稱為“九黎族”,居住在中國東部今山東、河南一帶。
炎帝部落從渭河流域進入黃河中游以后,與蚩尤部落發(fā)生了長期的沖突。炎帝被蚩尤打敗以后,逃到了河北涿鹿,投靠黃帝部落。后來,這兩個部落聯(lián)合起來,與蚩尤在涿鹿大戰(zhàn)一場,蚩尤戰(zhàn)敗,被黃帝部落殺死,黃帝取得了勝利。這就是史書上有名的“涿鹿之戰(zhàn)”。
打敗蚩尤以后,炎帝部落要爭做霸主,與黃帝部落又發(fā)生了大沖突。炎帝和黃帝這兩個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懷來一帶)又大戰(zhàn)一場,結(jié)果炎帝被打敗,歸服了黃帝部落。后來,他們的后裔定居中原,經(jīng)過長期的共同生活,共同繁衍,互相融合,共同組成了中國中原地區(qū)的遠(yuǎn)古居民,這些居民自稱為華夏族,到漢朝以后稱為漢族,后世的漢族自稱是“炎黃子孫”。
5、跳進黃河洗不清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句子的本意是說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進黃河這樣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實,不論是誰,跳進黃河就別想洗清。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黃河的泥沙。黃河的泥沙顆粒很細(xì),有時河水甚至成泥漿狀態(tài),沾在身體上確實不易洗凈,真的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