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囊取物的意思是指伸手到口袋里拿東西。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那么探囊取物的典故是什么呢?主人公是誰?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探囊取物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1、探囊取物典故
韓熙載是五代時期南唐著名的賢才,因為明宗李嗣源殺害了他的父親,于是他決定離開中原,投靠江南的南唐政權(quán)。韓熙載的好友李前去為他送行。臨行前,韓熙載告訴李:“江南的南唐如果重用我,讓我當(dāng)宰相,那我一定能率軍北上,迅速收復(fù)中原。”而李聽后則說:“我如果擔(dān)任中原國家的宰相,那我就能率軍輕而易舉、毫不費力地奪取南唐各國(就是探囊取物的意思)。”韓熙載投奔南唐后不久,南唐就吞并了吳國。但是由于南唐皇帝昏庸,奸臣當(dāng)?shù)溃n熙載一直未能受到重用,也沒能當(dāng)上宰相。而他的好友李卻做了中原國家——后周的大將。他奉命征討南唐,屢建奇功,奪取了南唐的很多城池,受到后周朝廷的賞識。后來他雖然也沒能當(dāng)上宰相實現(xiàn)自己的誓言,但他的境遇明顯要比韓熙載好得多。
2、探囊取物的意思
[釋義]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東西。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
[語出]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
[近義] 輕而易舉、手到擒來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3、探囊取物的主人公是誰
探囊取物的主人公是:韓熙載
韓熙載(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祖籍南陽(今屬河南),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五代十國南唐時名臣、文學(xué)家。
韓熙載為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進士。后南奔?xì)w吳,為校書郎,出為滁、和、常三州從事。南唐烈祖時,召為秘書郎。元宗嗣位,屢遷至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契丹滅后晉時,疏請出兵,恢復(fù)故唐領(lǐng)土,未被采納。與宋齊丘黨相對立,被貶為和州司馬 。后主李煜時,改吏部侍郎,徙秘書監(jiān)。后任兵部尚書,充勤政殿學(xué)士承旨。他目睹國勢日蹙,且以北人南來,身處疑難,遂廣蓄女樂,徹夜宴飲以排遣憂憤。坐托疾不朝,貶太子右庶子,分司東都。復(fù)召為秘書監(jiān)、兵部尚書。官終中書侍郎、光政殿學(xué)士承旨。于開寶三年(970年)去世,年六十九,獲贈右仆射、同平章事,謚號“文靖”。
韓熙載高才博學(xué),又精音律,善書畫。為文長于碑碣,頗有文名,當(dāng)時求其為文章碑表者甚多。其所作制誥典雅,人稱“有元和之風(fēng)” ,與徐鉉并稱“韓徐”。江左稱其為“韓夫子”,時人謂之為“神仙中人” 。其所撰詩文頗多。有《擬議集》《定居集》等,今皆佚失。《全唐文》《全唐詩》《全唐詩外編》等存有其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