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新生兒可以聽音樂嗎?
A:可以。一般以不要超過半小時為宜,且曲子不要頻繁更換。
比如這個月就聽《小步舞曲》,下個月再給他聽《搖藍曲》,這樣可以最大效率地增強嬰兒的聽覺記憶力,對他將來學習很是有幫助的。而且旋律越熟悉寶寶越是會喜歡上它,進而幫助他提升音樂欣賞力。還有就是將來聽得多了以后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放特定的曲子可以讓寶寶形成一定的生活規(guī)律,例如早晨醒時放格里格的《晨曲》,晚上睡覺時放肖邦的《夜曲》。
Tips:當然,因為新生兒的音樂感知發(fā)展問題,我們并不推薦這個階段的寶寶就開始頻繁的接觸古典樂。
給新生兒聽音樂有兩方面作用。一是為了培養(yǎng)他穩(wěn)定愉快的情緒,可在睡前聽幾首催眠曲,在他啼哭時給他一些輕快柔和的樂曲,二是進行聽覺訓練。
研究證明,一個出生24小時的新生兒,當他啼哭時在他耳邊搖幾下響鈴,他馬上停止哭聲,并睜開眼睛;一周的新生兒就能分辨出媽媽的聲音。對新生兒來說,聽覺比視覺刺激大,生下來就能聽到聲音,而且會作出反應。不要以為新生兒有時會因響聲而"驚嚇",就在屋里禁止出聲,這樣聽覺刺激減少,會影響新生兒聽覺細胞的發(fā)育和功能的提高。
但是,聽音樂不能代替成人的聲音,也不能一直放音樂,應該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聽幾次,不間斷的刺激就失去了刺激的意義。為了催眠放的音樂應該固定,可以形成條件反射,音樂的曲調(diào)要與嬰兒的活動內(nèi)容相符合。
Tips:各位寶爸寶媽在這個階段還是應該都陪陪孩子,另外可以在每天空閑時間多播放一些不同種類與曲風的音樂,為樹立寶寶多元化的審美打基礎。

Q:新生兒適合聽什么音樂?
A:新生兒的音樂感受性處于朦朧階段,給寶寶選擇音樂時,無須從音樂的內(nèi)容多加考慮。
只要注意節(jié)奏緩慢、快捷、旋律的剛柔,音量的大小等方面,至于是西洋樂,還是民樂都無關緊要。但是諸如迪斯科音樂、搖滾樂等,切不可濫聽,因為這類音樂對新生兒身心健康無益,甚至會產(chǎn)生損傷聽力,驚悸心臟,鈍化聽覺敏感等負作用。
新生兒有2/3的時間是睡眠,父母就可以從搖籃曲開始放給他們聽。年輕的爸爸、媽媽可以通過搖籃曲的音樂,用輕聲哼,伴著輕輕拍或慢慢搖,讓新生兒邊睡覺、邊逐漸感受緩慢、安靜、柔和的樂感。對新生兒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的過程是緩慢的,但是只要持之以恒,新生兒的音樂聽覺一定會有所提高。
Tips:寶寶為未出生之前,羊水是寶寶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像海洋包裹哺育著魚兒。這個階段給寶寶聽的音樂在選曲方面要以舒緩為主,歌曲中適當添加海洋生音樂元素最佳。

Q:嬰兒聽音樂過度會影響說話能力嗎?
A:時不時讓嬰兒欣賞音樂,不僅可以安定情緒,而且可以陶冶性情。但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
俄羅斯兒童心理學專家對200余名1~2歲的男女嬰兒進行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每天聽音樂兩小時以上或經(jīng)常連續(xù)聽音樂兩小時以上的孩子,學話往往較遲,學習語言的能力往往較差,發(fā)生語言障礙(發(fā)音不準或口吃)的比例也往往較高。
事實上,在嬰兒的成長過程中,影響學習語言的興趣和能力的種種負面因素,最明顯的就是聽音樂過度了。更糟糕的是,人際交流不暢會滋生種種抑郁、自卑等負面情緒,久而久之,便可能導致性格古怪,甚至可能互為因果,形成愈演愈烈的惡性循環(huán)。
對此,專家至今尚未找到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但推測:過度"活躍"嬰兒大腦負責音樂的部位,可致使負責學習語言的部位受"冷落",從而對其正常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負面影響。
Tips:給寶寶的任何關愛都要以“適度”為準則,過度沉浸在音樂里可能會對寶寶的語言功能造成影響,但也不能否定音樂在語言啟蒙方面的優(yōu)勢與作用,這就需要各位寶爸寶媽合理安排時間此外可以選擇一些跟語言啟蒙相關的音樂給寶寶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