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問題是一個非常普遍但又比較復雜的問題,家長如果對小朋友的外生殖器有疑問時,應盡快就診,由專業(yè)的小兒泌尿外科醫(yī)師當面進行體格檢查,決定正確的處理方案。切莫抱著自覺問題不大或急病亂投醫(yī)的想法,都可能會延誤小朋友診治,或給小朋友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和心理負擔。

Q1:什么是包莖?
這是男性兒童中,最常被家長提及的問題。包莖是指包皮口狹小,包皮無法上翻顯露龜頭。包莖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先天性包莖可見于每一個正常男性新生兒和嬰幼兒。一般3-4歲小男孩的包皮大多可以部分或完全上翻,將龜頭部分或完全外露。后天性包莖多繼發(fā)于龜頭包皮炎,臨床上稱之為炎性包莖,這種類型的包皮口有瘢痕性攣縮形成,皮膚因失去彈性而無法擴張,在體檢時可明顯看到包皮口局部呈環(huán)狀發(fā)白僵硬,因而包皮不能上翻。這種情況不會自愈,還會因反復感染而加重。
Q2:包莖有什么危害嗎?
包莖小朋友的包皮口可呈針尖樣,易導致包皮龜頭炎癥,甚至引起包皮和龜頭潰瘍,因炎癥可引起尿道口狹小。包莖可導致排尿困難,尿頻,尿線細,排尿時頭端包皮鼓起等癥狀。長期排尿困難甚至可影響尿路的形態(tài)和功能。包莖另一大危害在于其還可誘發(fā)陰莖癌,因包莖患者的包皮和龜頭長期處于伴或不伴細菌感染的慢性刺激環(huán)境中,且有一定幾率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而后者是目前公認引起陰莖癌變的重要因素之一。
Q3:什么是包皮口狹窄?
有些小朋友的包皮可部分翻起,但會看到翻起后的包皮有一個明顯的狹窄環(huán)。這種包皮口狹窄可以讓家長通過輕柔的手法嘗試每天將包皮上翻,可能會使包皮口擴大,從而改善狹窄,但不能操之過急,避免造成包皮上翻疼痛、包皮裂開、出血等,從而造成小朋友及家長對包皮上翻的恐懼。另一方面,如果將包皮完全上翻后應及時將其退回,否則可能因為狹窄環(huán)壓榨局部的血液淋巴回流而導致嵌頓包莖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嵌頓包莖,表現(xiàn)為上翻的包皮水腫,水腫的包皮上緣可見明顯的狹窄環(huán),龜頭可呈暗紫色腫大,小朋友疼痛較劇烈,如時間過長,嵌頓的包皮和龜頭可發(fā)生壞死,脫落,因此,嵌頓包莖應盡早就診,大部分可手法復位,復位成功后應擇期行手術治療,如手法復位失敗,應急診進行手術治療。
Q4:什么是包皮長或包皮粘連?
包皮長或包皮粘連是小朋友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嚴格來說青春期前包皮覆蓋在龜頭上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如果通過上翻包皮可以顯露部分龜頭的話,大多不會有包皮口狹窄或包莖,往往是因包皮與龜頭間有粘連而無法將包皮完全上翻。同樣,也可讓家長通過輕柔的手法嘗試每天將包皮上翻,隨著粘連的逐漸松解,多可使龜頭完全外露。包皮過長是指包皮除覆蓋龜頭及陰莖外,有明顯多余冗長的皮膚,過長的包皮在排尿后有一定的尿液殘留,刺激分泌物形成,如平時不注意清洗,也可導致反復包皮感染。
Q5:什么樣的包皮問題需要手術治療?
美國兒科工作學會包皮環(huán)切術專業(yè)組發(fā)表的意見認為新生兒包皮環(huán)切術可能帶來某些潛在醫(yī)學上的好處。尤其對容易患尿路感染者,包皮環(huán)切術具有預防尿路感染的潛在好處。
是否需要進行手術主要取決于小朋友父母的決定。對于以下情況應進行包皮手術:①后天性包莖,包皮口有瘢痕攣縮者;②包皮口狹窄,小朋友對手法處理有抵觸情緒或經(jīng)一定時間的手法嘗試效果不佳者;③炎癥反復發(fā)作,無論是包莖、包皮口狹窄還是包皮過長者,上述情況均可能對小朋友的陰莖生長發(fā)育或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對于以下情況,建議進行手術:①3歲以后的包莖、包皮口狹窄;②存在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者。手術目的是通過切除包皮最遠端的部分,使龜頭可以完全顯露。
Q6:哪些疾病容易和單純包莖或包皮過長混淆?
隱匿陰莖是小朋友較常見的一種外生殖器異常,家長往往容易將其和包莖或包皮過長混淆。隱匿陰莖是指陰莖發(fā)育正常,但由于小朋友肥胖或恥骨前脂肪過度堆積造成陰莖埋藏于皮下脂肪內(nèi),導致外觀看上去陰莖短小。
另一種常見的外生殖器異常是尿道下裂。除正常尿道口位置外,尿道下裂小朋友的尿道開口可能位于陰莖腹側任何部位、陰囊或會陰部,部分可合并陰莖下彎。典型的尿道下裂小朋友的包皮外觀與正常男孩的有明顯差異,無法完全覆蓋龜頭,而呈頭巾樣堆積在在陰莖背側,腹側包皮呈V形缺損,包皮系帶缺如。這種類型的尿道下裂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位置異常的尿道開口,往往會及時就醫(y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不典型的尿道下裂常表現(xiàn)為包莖,只有將包皮上翻外露龜頭時才發(fā)現(xiàn)尿道開口異常,這類情況在進行包皮環(huán)套或環(huán)切時最多見,一旦發(fā)現(xiàn),往往需要立即暫停手術,由手術醫(yī)師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