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這些病毒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腸道復制,在皮膚起的皰疹里面也有。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膚的皰疹里面都有病毒。這些含有病毒的物質(zhì)接觸過的地面、墻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著,所以做好消毒工作很重要。那寶寶得了手足口病家里怎么消毒?

腸道病毒對75%的酒精不是很敏感,對漂白劑(次氯酸鈉)敏感;56攝氏度30分鐘可以滅活,所以,針對不同的物品,采用以上方法中適合的即可。
1、容易沾到孩子唾液的玩具,墻面、地面等,可以使用84消毒液進行消毒,香港衛(wèi)生署的推薦是,使用1比49稀釋家用(即把 1 份5%左右的84消毒液與49份清水混和,最后相當于0.1%濃度,相當于氯含量為1000ppm,相當于氯含量為1000mg/L)擦洗,等15分鐘后,用水清洗并抹干。如果您買的消毒液沒有濃度標識,就按上面的氯含量計算。
2、孩子的餐具、奶瓶等,使用煮沸的方式或者使用高溫消毒柜進行消毒就行了。
3、孩子的衣服、被褥單獨清洗,使用70攝氏度熱水浸泡30分鐘,之后清洗。
4、室內(nèi)注意通風,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通風時,孩子可以去別的房間,避免著涼。

因為腸道病毒對酒精不很敏感,所以,建議使用肥皂給孩子洗手,不要使用以酒精為基礎(chǔ)的洗手液或者免洗手消液。肥皂使用普通肥皂就行,沒必要使用抗菌肥皂,因為這兩種肥皂,除菌效果沒什么差別。
以下行為之后,都要洗手:
1、飯前、便后要洗手。
2、孩子打完噴嚏、擤鼻涕后要洗手。
3、家長給患病孩子換尿布,清理排泄物、分泌物,整理玩具后要洗手。

主要是接觸傳染
比如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nèi)衣等間接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目前認為至少有15種腸道病毒可以導致手足口病,最常見的是A組柯薩奇病毒(CVA),腸道病毒71型(EV71)。這些病毒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腸道復制,在皮膚起的皰疹里面也有。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膚的皰疹里面都有病毒。這些含有病毒的物質(zhì)接觸過的地面、墻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著,當然也有傳染性。
當健康的孩子經(jīng)口攝入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擁抱時,碰到了皮膚上的皰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著的玩具、墻面等,都會導致發(fā)病。
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經(jīng)過呼吸道傳播,如果患兒打噴嚏時,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會導致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