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是唐代詩人趙嘏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句運用疊詞,增強了音韻美,寫出了水邊草木的繁茂,渲染了離別時悲傷的氣氛;這蓬亂的草就像是詩人心中面對離別時的不舍一樣蓬勃,烘托出詩人悲戚的心情。即將于有人各奔東西,表現(xiàn)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臨水送別,殘陽暮秋,眼前的荒涼景色勾起了詩人心中的愁思,表達了詩人孤獨寂寞之情;曾經(jīng)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時能相見,表達了詩人對前途的迷茫與擔憂。

zèng bié
贈別
táng dài:zhào gǔ
唐代:趙嘏
shuǐ biān qiū cǎo mù qī qī,yù zhù cán yáng hèn mǎ tí。
水邊秋草暮萋萋,欲駐殘陽恨馬蹄。
céng shì guǎn xián tóng zuì bàn,yī shēng gē jǐn gè dōng xī。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聲歌盡各東西。

首句運用疊詞,增強了音韻美,寫出了水邊草木的繁茂,渲染了離別時悲傷的氣氛;這蓬亂的草就像是詩人心中面對離別時的不舍一樣蓬勃,烘托出詩人悲戚的心情。即將于有人各奔東西,表現(xiàn)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臨水送別,殘陽暮秋,眼前的荒涼景色勾起了詩人心中的愁思,表達了詩人孤獨寂寞之情;曾經(jīng)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時能相見,表達了詩人對前途的迷茫與擔憂。
趙嘏
趙嘏(約806年——約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人,唐代詩人。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zhèn)江)。會昌四年進士及第,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